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4章 南宫窗震甲声扬,十万儿郎练战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靶场旁指挥,每命中一次,就挥一下红旗,士卒们看到红旗,都会欢呼一声,士气越来越高。

    nbsp秦飞此时赶来,他身着玄色劲装,悄无声息地走到谢渊身边,躬身道:“大人,查到了!李嵩拟弹劾折时,英国公府送了他一幅‘元兴帝御笔字画,是元兴帝南巡时写的《江山赋》,据玄夜卫密探估算,价值至少千金;定国公府则送了他五十亩良田,就在京郊的良田区,地契已经办好,藏在李嵩书房的暗格里。”nbsp秦飞递上一份副本,上面有字画的拓片和地契的复印件,地契上还盖着定国公府的私印,印鉴清晰可见。“还有,”nbsp秦飞补充道,“密探还听到李嵩和英国公说,若弹劾成功,就奏请陛下让英国公暂管团营操练,把您调去边地,远离京师。”nbsp谢渊接过副本,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头:“好!明日早朝,李嵩若敢弹劾,我便将这些证据呈给陛下,看他还有何话说!”nbsp阳光洒在副本上,“贪腐”nbsp二字仿佛在纸上燃烧,照亮了勋贵与官员勾结的黑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未时三刻,神机营开始nbsp“佛郎机炮连续射击”nbsp考核。十门炮整齐排列,炮手们各司其职,有的装填火药,有的调整炮口,有的点燃火绳,动作熟练流畅。随着教首的口令,“轰!轰!轰!”nbsp十门炮同时开火,炮弹接连命中靶心,靶场的木牌被打得粉碎,木屑飞溅。声浪震得高台都微微发麻,谢渊身边的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却丝毫不慌,他手中拿着一本《考核记录册》,用毛笔快速记录,每门炮的命中率、装填速度、炮弹落点都记得清清楚楚,旁边还画着简易的靶场图,用红笔标注命中的位置。

    nbsp“大人,”nbsp张启躬身将记录册递过来,“这是今日的考核结果,每门炮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最高的一门达到了九成,装填速度也比上月快了近一倍nbsp——nbsp上月考核时,只有三门炮达标,还都是勉强及格,今日这成效,陛下看了定会满意。”nbsp谢渊接过记录册,翻了几页,看到上面详细的数字和图表,心中很是欣慰。他指着其中一门炮的记录:“这门炮的炮手是谁?命中率这么高,要好好嘉奖。”nbsp张启回道:“是步兵营贬来的士卒,以前是定国公府的私兵,因不愿克扣粮饷被赶出来,您把他编入神机营,他很是感激,练得格外卖力。”nbsp谢渊点点头:“只要肯用心,不管以前是什么身份,都能成为好兵。”

    nbsp此时,南宫的内侍再次来传话,说鲁王请谢渊去南宫一叙。谢渊对杨武道:“你暂代我督战,若有勋贵再来闹事,让秦飞处理,务必保证操练顺利。”nbsp说罢,跟着内侍前往南宫。南宫的庭院很安静,与校场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廊下挂着鲁王的弓箭,弓是牛角做的,箭杆是上好的杨木,据说这是元兴帝赐给鲁王父亲的,鲁王一直珍藏着。鲁王正站在廊下,望着团营方向,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nbsp——nbsp鲁王穿着常服,衣料是普通的绸缎,没有过多装饰,显得很朴实。“谢大人,”nbsp鲁王躬身行礼,“团营操练声浪太大,扰了南宫清净倒也罢了,只是不知,大人为何突然练这么多兵?近日京中流言不少,说大人……nbsp说大人想借兵做些不轨之事,本王心中也有些疑虑。”

    nbsp谢渊躬身回礼,目光落在鲁王手中的弓箭上:“殿下的弓箭,想必是元兴帝所赐吧?听说元兴帝在位时,常亲率大军出征,平定边境叛乱,靠的就是一支精锐的军队。”nbsp鲁王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大人说得是,先父曾说,元兴帝最看重军队,常说‘兵强则国固。”nbsp谢渊趁机道:“殿下,瓦剌近日在宣府卫边境集结,已有五千骑兵,还带着火器,似有犯边之意。团营是京师的屏障,若不练好兵,日后瓦剌来犯,京师危矣,南宫也难安。今日的操练成效,殿下也看到了,士卒们练的都是实战本事,不是装样子nbsp——nbsp您听这炮声,每一声都能打准靶心,日后就能打退瓦剌。”

    nbsp谢渊从袖中取出考核记录册,双手递给鲁王:“殿下请看,这是今日的考核记录,上月团营的佛郎机炮命中率只有三成,今日已达七成,有的甚至到了九成;骑兵冲锋速度也快了很多,一炷香能跑十里,比边军的普通骑兵还快。再练三个月,团营定能与边军协同作战,守住京师。”nbsp鲁王接过记录册,仔细翻看,手指划过nbsp“七成命中率”“十里冲锋”nbsp等字样,眼神从疑虑渐渐变成认可。他抬起头,望着校场方向,炮声和口号声传来,不再是嘈杂的噪音,而是充满力量的声音。

    nbsp“原来如此,是本王误会了。”nbsp鲁王叹了口气,将记录册还给谢渊,“近日勋贵常来南宫,说大人的坏话,本王一时糊涂,竟信了他们的话。日后若有勋贵再来说大人的闲话,本王定会为大人辩解,告诉他们操练是为了边防,不是为了私利。”nbsp谢渊心中一暖,鲁王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亲王,有他支持,勋贵的流言就少了大半市场。“多谢殿下理解,”nbsp谢渊躬身道,“若殿下有空,明日可去校场观看实战演练,让士卒们演练‘城防守卫,殿下便能更清楚操练的用处。”nbsp鲁王笑着点头:“好,本王明日一定去!”nbsp离开南宫时,谢渊回头望了一眼,廊下的弓箭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道守护的屏障,他知道,宗室的支持,会成为他改革路上的重要助力。

    nbsp申时初刻,谢渊返回校场,操练已近尾声。各营开始整理装备,士卒们虽然满头大汗,甲胄上沾着尘土,却个个精神抖擞,没有一人抱怨。杨武迎上来,递过一条毛巾:“大人,您去南宫的功夫,秦飞处理了两拨勋贵的人,都是来打探消息的,被秦飞的人拦住了,没让他们靠近操练场。”nbsp谢渊接过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毛巾是粗布做的,却很干净。“辛苦你们了,”nbsp谢渊道,“明日早朝是关键,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让勋贵的阴谋得逞。”

    nbsp众人来到高台的休息室,休息室是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面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放着《大吴会典》《团营操练章程》,还有李嵩受贿的证据副本。秦飞指着地契副本上的印章说:“大人,这是定国公府的私印,玄夜卫文勘房已经比对过,和定国公府在吏部备案的印鉴一模一样,错不了。还有这幅字画,密探查到,英国公是从一个古董商手里买的,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有交易记录。”nbsp杨武在旁边整理操练记录,按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分类,每类都附上考核图表和士卒的签名,方便早朝时呈给陛下看。“大人,”nbsp杨武拿起一份记录,“这是各营将领的签到簿,今日没有一人缺席,连之前常请假的几名勋贵将领,都全程在场督练,效果很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岳谦站在帐篷门口,望着外面的士卒,士卒们正在营寨外唱歌,歌词是谢渊编的:“练强兵,守京师,打瓦剌,保家国!”nbsp歌声响亮,传遍整个校场。“大人,”nbsp岳谦转身道,“士卒们都盼着明日早朝能赢,不让勋贵毁了操练,他们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兵,不是勋贵的私奴。”nbsp谢渊走到帐篷门口,听着士卒们的歌声,心中涌起一股灼热的力量nbsp——nbsp有这么多士卒支持,有同僚们的帮助,还有鲁王的理解,明日的早朝,他一定能赢。“明日早朝,”nbsp谢渊看着众人,眼神坚定,“李嵩弹劾时,我先呈操练记录,证明改革有成效;秦飞呈他受贿的证据,证明他是被勋贵收买;岳将军你作证,说操练是为了边防,士卒们都支持;杨侍郎你准备好《大吴会典》,若李嵩说我滥用军法,你便引会典反驳。我们各司其职,定能挫败勋贵的阴谋!”nbsp众人齐声应道:“遵令!”nbsp帐篷外的歌声越来越响,像一曲改革的赞歌,回荡在京城的上空。

    nbsp酉时初刻,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团营校场上,把十万士卒的影子拉得很长。操练结束,士卒们列队返回营寨,脚步声整齐划一,没有一人喧哗。谢渊留在高台上,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甲胄上的汗水反射着金光,像一片流动的铠甲海洋。岳谦在检查兵器库,他拿着一本《兵器登记簿》,逐一核对佛郎机炮、长枪、马刀的数量,确保明日操练的兵器完好无损。“大人,”nbsp岳谦喊道,“兵器都没问题,炮药也充足,明日可以进行实战演练。”

    nbsp谢渊点点头,走到校场中央,脚下的黄土还带着操练的温度。他弯腰抓起一把土,土粒从指缝间滑落,带着淡淡的硝烟味nbsp——nbsp这是操练留下的痕迹,是改革的痕迹。李忠端来一碗热粥,粥里放了些青菜,是营中炊事兵特意做的。“大人,您忙了一天,吃点东西歇息吧。明日早朝,还要应对李嵩的弹劾呢。”nbsp谢渊接过粥碗,温热的粥水滑入腹中,驱散了一天的疲惫。“李忠,”nbsp谢渊问道,“士卒们的情绪怎么样?有没有人怕勋贵报复?”nbsp李忠笑道:“大人放心,士卒们都不怕!他们说,有大人在,有军法在,勋贵不敢怎么样。刚才还有老卒说,就算勋贵报复,他们也愿意跟着大人练下去,总比以前当私奴强。”

    nbsp谢渊心中感动,他知道,士卒们的信任是他最大的底气。离开校场时,暮色已经降临,营寨里亮起了灯笼,一盏盏灯笼连成一片,像星星落在地上。远处京城的灯火也渐渐亮起,与营寨的灯笼交相辉映。谢渊骑在马上,耳边还回响着士卒们的歌声,眼前浮现出明日早朝的场景nbsp——nbsp他仿佛看到李嵩被证据揭穿时的慌乱,看到陛下震怒的表情,看到勋贵们失望的眼神,更看到操练继续进行,团营越来越强,最终打退瓦剌,守住京师。

    nbsp回到兵部衙署,谢渊连夜整理明日要呈给陛下的奏疏,把操练记录、考核图表、李嵩受贿证据都整理好,用锦盒装好。案上的烛火跳动着,映着他专注的脸庞,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他才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nbsp——nbsp咚nbsp——”,卯时到了,新的一天开始了,一场决定改革命运的早朝,即将拉开帷幕。

    nbsp片尾

    nbsp次日卯时,早朝大殿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列队而入,气氛肃穆。李嵩果然第一个出列,捧着弹劾折,高声道:“陛下,谢渊滥用军法,杖责勋贵举荐的将领;借操练之名拥兵自重,十万士卒只知有谢渊,不知有陛下;更苛待士卒,粮饷不足,恐引发兵变!请陛下严惩谢渊,罢其兵部尚书之职,改由英国公暂管团营!”nbsp谢渊从容出列,躬身道:“陛下,李嵩所言皆为不实!臣有团营操练记录为证,士卒命中率从三成提升至七成,冲锋速度提高近一倍,改革成效显着;臣还有玄夜卫查获的证据,证明李嵩受英国公、定国公贿赂,为其诬陷臣!”

    nbsp谢渊呈上操练记录与证据,萧栎翻看后,脸色骤沉,将证据扔在李嵩面前:“李嵩!你身为吏部尚书,竟收受贿赂,诬陷忠臣,该当何罪?”nbsp李嵩脸色惨白,跪地求饶:“陛下饶命!臣是被勋贵胁迫的!”nbsp此时鲁王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昨日亲见团营操练,士卒们练的都是实战本事,粮饷充足,士气高涨,谢大人是为了边防,绝非拥兵自重!”nbsp岳谦也出列作证:“陛下,团营操练是为应对瓦剌犯边,士卒们都愿跟着谢大人练,绝无兵变之意!”nbsp萧栎怒喝:“李嵩收受贿赂,诬陷忠臣,打入诏狱署审讯!英国公、定国公干预军政,罚俸一年,不得再插手团营事务!谢渊改革有功,继续掌兵部,督练团营!”

    nbsp早朝结束后,谢渊返回团营,十万士卒听闻消息,齐声高呼nbsp“谢大人万岁!大吴万岁!”nbsp声浪震动京城,南宫的窗棂颤得更厉害了。此后三个月,团营操练日见成效,瓦剌来犯时,团营与边军协同作战,大败瓦剌,收复失地。京城百姓扶老携幼,站在路边迎接凯旋的士卒,都说:“是谢大人的十万操练士卒,守住了京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那震彻京城的操练声,最终化作大吴史册上的一段佳话,见证着一位直臣以铁血手段破积弊、以赤诚之心护江山的不朽传奇。

    nbsp卷尾语

    nbsp南宫窗外的操练风暴,以卯时谢渊催粮饷始,以次日早朝挫败弹劾终,短短一日余,浓缩了nbsp“改革破积弊、权斗明交锋”nbsp的壮阔图景。谢渊未因勋贵施压而退缩,未因部门推诿而停滞,以nbsp“逼粮饷(破部门掣肘)、惩怠将(立军法威严)、破流言(获宗室支持)、呈实绩(固帝王信任)”nbsp为策,将十万士卒的操练声,化作改革的惊雷,震碎了勋贵nbsp“以私废公”nbsp的沉疴,也震醒了朝堂对nbsp“军制积弊”nbsp的漠视nbsp——nbsp此案暗合明代nbsp“于谦督练京营、力拒勋贵干预”nbsp的历史风骨,更验证了nbsp“改革需铁血手段护航,更需实绩支撑底气”nbsp的真理。

    nbsp从心理与策略维度观之,谢渊的应对展现了nbsp“刚柔并济”nbsp的极致:对勋贵与贪腐官员的nbsp“刚”(惩赵安、查李嵩),是为破除改革阻力,立军法之威;对士卒与宗室的nbsp“柔”(足粮饷、呈实绩),是为凝聚改革共识,固民心之基;对帝王的nbsp“坦诚”(献记录、诉边防),是为获取最高支持,避nbsp“功高震主”nbsp之嫌。每一步皆精准击中矛盾核心nbsp——nbsp既未因nbsp“刚”nbsp引发朝堂动荡,也未因nbsp“柔”nbsp失改革锐气,实现nbsp“严法与民心、改革与稳定”nbsp的平衡。

    nbsp《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成武年,渊督团营十万众操练,声震京城,勋贵劾之,渊持成效、证贪腐,帝怒惩勋贵,准其续练。后瓦剌犯边,团营与边军协战,大破之,京师始安。”nbsp此案印证了封建时代nbsp“军制改革”nbsp的核心逻辑:积弊非一日之寒,破弊需铁血之力;然铁血非苛政,需以nbsp“实绩”nbsp为根、“民心”nbsp为本nbsp——nbsp谢渊的十万士卒,不仅练出了战力,更练出了nbsp“军为民、兵护国”nbsp的信念,这才是改革最坚实的根基。

    nbsp南宫的窗棂,曾因操练声而颤,却也因这声浪,见证了nbsp“权斗终败于实绩,私谋难敌公心”nbsp的真理;团营的黄土,曾埋着nbsp“空额冒饷”nbsp的衰朽,却也因这十万士卒的脚步,长出了nbsp“兵强马壮”nbsp的新芽。这场因nbsp“边防危机”nbsp而起的操练风暴,终将以nbsp“改革成功、京师稳固”nbsp的结局,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治军者提供nbsp“如何以铁血手段行改革、如何以实绩破特权、如何以民心固根基”nbsp的永恒镜鉴nbsp——nbsp直臣之勇,不在无惧,而在明知前路荆棘,仍愿以一身锋芒,护江山万里、黎民安康。

    喜欢。

第744章 南宫窗震甲声扬,十万儿郎练战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