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善若水,寻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章 高原寻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贡嘎机场寒风刺骨,我紧了紧冲锋衣的领口,看着程明和郑淮安从行李转盘取下我们的装备。冯·霍恩海姆博士站在一旁,正用流利的藏语与一位皮肤黝黑的当地向导交谈。

    nbsp34;程先生,34;博士招手叫我过去,34;这位是次仁多吉,我二十年前在西藏考察时认识的向导,绝对可靠。34;

    nbsp次仁多吉约莫五十岁,眼角的皱纹里嵌着高原阳光的痕迹。他向我行了个藏族礼:34;程医生,久闻大名。我阿妈用过您师父的药方。34;

    nbsp我惊讶于在这偏远之地还能遇到知道师父的人,连忙回礼:34;您母亲是;

    nbsp34;二十年前,青城山的李道长来我们这里行医,治好了我阿妈的肺病。34;次仁多吉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足够清晰,34;李道长说,药方来自他的徒弟,姓程。34;

    nbsp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师父生前云游行医的足迹,竟延伸到了这雪域高原。我忽然觉得,这次寻找34;药境34;的旅程,冥冥中自有师父的指引。

    nbsp郑淮安走过来,递给我一份打印资料:34;我学生发来的最新卫星地图比对结果,那个湖泊在不丹边境的洛扎县境内,当地人叫它39;药王湖39;,传说药师佛曾在那里洗药。34;

    nbsp34;有多远?34;

    nbsp34;从拉萨开车到洛扎县要八小时,再到湖边还得徒步大半天。34;郑淮安推了推眼镜,34;关键是,那里是边境敏感区,需要提前申请通行证。34;

    nbsp冯·霍恩海姆拍拍我的肩:34;别担心,次仁已经安排好了。他表哥是县里的干部。34;

    nbsp我们租了两辆陆地巡洋舰,次仁多吉开一辆带路,程明开另一辆紧随其后。离开拉萨后,公路沿着雅鲁藏布江蜿蜒前行,两岸雪山巍峨,景色壮丽得令人屏息。但我的心思全在那幅古画和师父的笔记上。

    nbsp34;爸,你看那边!34;程明突然指着远处山坡。

    nbsp一群藏羚羊正在雪线附近觅食,优雅的身影在稀薄的空气中几乎与雪山融为一体。这景象让我想起师父常说的一句话:34;好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真道似雪泥鸿爪,有迹可循。34;

    nbsp行驶五小时后,我们在浪卡子县的一个小镇稍作休整。次仁带我们去他朋友开的茶馆喝酥油茶。茶馆里电视机正播放新闻,突然跳出一条快讯:

    nbsp34;瑞士诺华制药今日宣布与中国藏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传统藏药的现代化制剂;

    nbsp画面切换到陈志明与一位藏族官员握手的场景,背景是布达拉宫。

    nbsp34;动作真快。34;郑淮安冷笑,34;看来他们猜到我们会来西藏。34;

    nbsp冯·霍恩海姆皱眉:34;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诺华对39;通灵药器39;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他们相信这些器具中藏着某种古代药学秘密。34;

    nbsp34;什么秘密?34;程明好奇地问。

    nbsp34;一种传说中的万能药方,能够根据病人体质自动调节成分。34;博士压低声音,34;帕拉塞尔苏斯的手稿中提到过,但语焉不详。34;

    nbsp我心头一震。这与师父笔记中34;药境34;的描述何其相似!难道所谓34;药境34;并非实指地点,而是指某种理想化的药物配伍原理?

    nbsp继续上路后,道路越来越崎岖。海拔已超过4500米,我开始感到轻微头痛,程明则嘴唇发紫——这是高原反应的征兆。次仁多吉递给我们一包褐色药丸:34;藏红花香砂丸,对高反很有效。34;

    nbsp药丸入喉,苦涩中带着奇异的甜香,不出十分钟,头痛果然缓解。我仔细品味着药效,忽然意识到这配方与师父的34;通窍散34;有七分相似。

    nbsp34;次仁,这药方;

    nbsp34;老藏医传下来的,34;次仁专注地盯着前方险峻的山路,34;据说最早来自印度,后来经莲花生大士改良。34;

    nbsp印度、西藏、中原...古代医药知识的传播路线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或许师父与帕拉塞尔苏斯追寻的,正是这条横跨欧亚的医药文明交流之路?

    nbsp傍晚时分,我们抵达洛扎县城——一个被雪山环抱的小镇。次仁的表哥洛桑在镇政府工作,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安排好了边境通行证。

    nbsp34;药王湖现在没人去,34;洛桑用生硬的汉语说,34;前年有地质队在那里失踪了三个人,后来就成了禁区。34;

    nbsp34;失踪?34;程明紧张地问,34;怎么回事?34;

    nbsp34;说是遇到了暴风雪,但;洛桑欲言又止,34;当地人说,那是药师佛在保护圣地。34;

    nbsp晚饭后,我们检查装备。除了常规的登山用品,我还带上了铜铲和师父的笔记;冯·霍恩海姆带来了仿制的银刀和水晶棒;郑淮安则准备了一堆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

    nbsp34;还差铜钵,34;郑淮安清点着,34;四器缺一,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研究。34;

    nbsp我翻开师父的笔记,指着其中一页:34;看这里——39;四器各有所长,铲主升,刀主降,钵主化,棒主导39;。也许不一定需要四器齐全?34;

    nbsp34;更像是描述药物炮制过程中的不同工具作用。34;冯·霍恩海姆分析道,34;铲用于翻炒,刀用于切割,钵用于研磨,棒用于搅拌。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个解释更符合现实逻辑。我忽然有些释然——或许34;药境34;只是一个比喻,代表古代药师对完美制药境界的追求?

    nbsp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气喘吁吁的次仁多吉:34;程医生,快收拾东西!有陌生人打听你们,像是外国人!34;

    nbsp我们迅速收拾行装,从旅馆后门溜出。月光下,两辆没有牌照的越野车就停在前街,车里隐约有人影晃动。

    nbsp34;诺华的人?34;程明低声问。

    nbsp34;或者是雇佣的探子。34;冯·霍恩海姆脸色阴沉,34;我在巴塞尔听说过,诺华有个39;传统医药特别行动组39;,专门搜集全球传统医药知识。34;

    nbsp次仁带我们走小路来到镇外一处牧民家,那里已经备好了马匹和牦牛。

    nbsp34;今晚就出发,34;次仁说,34;赶在他们前面到药王湖。34;

    nbsp我们在月光下开始了艰苦的夜行。海拔越来越高,呼吸变得困难,马匹也只能走一段歇一段。黎明时分,我们来到一个山口,次仁指着远处:34;看,药王湖!34;

    nbsp晨雾中,一片形如葫芦的湖泊静静躺在雪山环抱的谷地里,湖面泛着奇特的青绿色。我取出师父的古画比对——地形轮廓几乎一模一样!

    nbsp34;就是这里!34;郑淮安激动地调整望远镜,34;湖边确实有个小建筑,应该就是画中的亭子!34;

 &nb

第155章 高原寻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