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 攻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烛火摇曳,萧业埋首于繁多的信报中。这几日从沂州来的消息是以往的三倍,常山王在沂州的新政虽然得以推行,但也十分艰难,地方官吏阳奉阴违,暗中阻挠,几乎每一日都有突发消息。

    nbsp“公子,信国公府会帮这个忙吗?”

    nbsp谷易一边为萧业研着墨,一边有些担心的询问。从何良牧和姚焕之的描述中,老信国公夫人恐怕不想掺和进来。

    nbsp萧业停下了笔,低沉的嗓音响起,“丈夫被指控通敌叛国,两个儿子、女儿也被牵连致死,外孙几乎被逐出皇室,弃置边关十二年。

    nbsp这些年来,老信国公夫人绝不像外间看到的那样超然世外。

    nbsp我想,老夫人心中应还是有些大义的。”

    nbsp萧业笃定,信国公府能屹立至今不倒,绝不单单是因为不惹是非。

    nbsp当年,何家一门三将,内匡社稷,外拒强敌,忠君爱国、舍生忘死,身边怎么会没有几个持心公正、不被权势蒙蔽的朋友?

    nbsp吏部尚书曾伯炎、礼部侍郎元道便是如此。

    nbsp这二人虽然在“青州粮草案”时为何恭远求情而被罢官,贬为庶人。

    nbsp但在六年前,又被启用。他们二人对于朝堂党争向来三缄其口,从不参与,只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nbsp而对信国公府,平日里虽然没什么来往,但在何恭远与其二子忌日之时,总会来上柱清香,以表哀思。

    nbsp萧业便是要信国公府托此二人帮忙,为沂州赈灾辩言一二,让一边倒的朝堂上能够出现不一样的声音,以安皇帝的心。

    nbsp次日朝堂,在群臣对常山王激烈攻伐,请求陛下降旨将其召回京城训诫之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吏部尚书曾伯炎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有不同看法。”

    nbsp皇帝脸色阴沉,若非上次在这大殿上雷霆激烈地痛斥了一番沂州赈灾,随后决心坚定的亲自选任了常山王、孔偃、范廷前去赈灾,他早就降下天子之怒,将常山王召回京痛骂一顿了!

    nbsp可是,这三人都是他选的人,短短半月就无功而返,岂不是让群臣笑他用人昏庸?

    nbsp因此,他才黑着脸将这些弹劾的奏章压了数日。

    nbsp现在见从不掺和朝堂激辩的曾伯炎站了出来,便问道:“曾卿有何看法啊?”

    nbsp曾伯炎答:“回陛下,臣以为,但凡新政总需些时日才能见效。

    nbsp常山王殿下虽然不善赈灾理政,但陛下您还派去了两人。

    nbsp这两人,一位是户部尚书孔偃,办事稳妥,一位是监察御史范廷,中正不阿,这二人都是陛下擢拔上来的。

    nbsp臣以为,现下就议是否召常山王回京问责,还为时过早,陛下若有疑虑,不让下诏着户部尚书孔偃、监察御史范廷详报情况,再做定夺。”

    nbsp皇帝听后,脸色略微缓和一些。是啊,朝中众臣将火力全都对准了常山王,说常山王一手遮天、乱政误民。若真是如此,为何不见户部尚书孔偃和监察御史范廷的奏报呢?

    nbsp但其话音刚落,便见豪门党的太常博士陈佗反驳道:“常山王身为皇子,总揽赈灾大权,恐怕这二人也是有心无力!”

    nbsp礼部侍郎元道出列奏曰:“陛下,此言不妥,臣以为吏部尚书言之有理。

    nbsp此次赈灾不光有常山王,还有户部尚书亲自主持,另有陛下钦点的监察御史随行监督。

    nbsp即便常山王真有胆量实行乱政,这二位大人也不会允许的,恐怕其中另有隐情。陛下不妨再等些时日,相信用不了多久,两位大人的奏报便会传入京城。”

    nbsp萧业特意嘱咐了信国公府,让两位大人进言之时,一定要弱化常山王,强调户部尚书孔偃与监察御史范廷。

    nbsp他知道皇帝对常山王没有什么信心和耐心,为常山王说情还不如点出这两人的关键。毕竟,他们都是周帝亲手提上来的,特别是孔偃,当时皇帝更是力排众议。

    nbsp皇帝对他们,或者说对自己的决定,一向能够坚持。

    nbsp御史大夫应谌听到这里,也站了出来,他以为常山王性子虽鲁莽,但还不至于到“祸国殃民”的地步。何况,这里面还有他御史台的人。

    喜欢。

第93章 攻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