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 朝廷财政支出加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交代蒋范化将各地文书整理封存后,张书缘便带着总结陈词进宫面圣了。

    nbsp“臣张书缘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nbsp进到坤宁宫,瞧见暖阁里有旁人在场,张书缘旋即便跪地行臣子大礼了。

    nbsp而这位外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浙党魁首周延儒。

    nbsp“恩,爱卿回来了,快快请起。”

    nbsp瞧见小哥回来了,朱由检便就一喜赶忙让他起身。

    nbsp“周爱卿你之所言朕已有数,你暂且先退去吧,朕有要事咨询张爱卿。”

    nbsp“臣遵旨。”

    nbsp周延儒极为熟练的施礼躬身退庭,而在走到张书缘身边时还不忘给他使了个邀功的眼神。

    nbsp而那眼神,让张书缘看的是一脸懵,完全搞不明白这老家伙是啥意思。

    nbsp“陛下,这周大人是啥意思?”

    nbsp周延儒走了,暖阁里就只剩下了王承恩和朱由检在场,所以张书缘便也恢复了大大咧咧的态度。

    nbsp“呵呵,他啊是想拉拢你呢。喏,你看看这个。”

    nbsp方才周延儒的眼神,朱由检是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能看到周延儒有扭头的动作。

    nbsp“哦?”

    nbsp纳闷的拿起龙案上的奏疏,张书缘便就看了起来,这不看还好,一看心里就直呼了句“周延儒要疯!”

    nbsp只见这道奏疏,周延儒是详细列举了山东近来的一切事情,更是在里面详细阐述了对山东地方官及孔家的看法。

    nbsp而他的看法是,近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诡异,尤其是事关山东船运暂停一事。

    nbsp若按他的分析来说,直接就可总结为一句话,山东有人在反对新政,而且那人的能量很大,大到足以影响地方布政司!

    nbsp而能有如此能量的家族,在山东只有一个,那便是孔家!

    nbsp所以,张书缘才会在看完后,道出一声“要疯”!

    nbsp说实在的,尽管他知道浙党跟孔家走的没那么近,双方也只是处于见面寒暄的点头之交,但要让浙党来攻击孔家这是打死他都不敢相信的事。

    nbsp因为,山东孔家乃是代表着天下学子的祖地,为天下文人的敬仰之所!

    nbsp“这…陛下,这……”

    nbsp看完之后,张书缘是被周延儒这一手给惊的是瞠目结舌,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nbsp其实,这也不怪周延儒能做出这事,为了能被选入内阁,甚至成为首辅,他周延儒比之温体仁还要肯下苦心与功夫。

    nbsp“惊了吧。朕也被这一手吓的不轻,所以才将他召入宫中问话。”

    nbsp“那…那他怎么说?”

    nbsp“哼,还能怎么说,无非是暗言孔家在针对新政,你在天津所遇到的问题,都是因他而起的。”

    nbsp“那…那陛下的意思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朕…朕也不好说啊,这孔府非比寻常,哪怕是暴元之时都不曾削其地位。”

    nbsp朱由检是叹了口气,明知道周延儒说的大概率是真的,但他却没什么胆气敢动孔家。

    nbsp“陛下,若要我说,这眼下船运之事定然是于孔家脱不了干系。据我后世记载,其府中田产之多仅次于福王和官田,少说也有个三千大顷。”

    nbsp“除此之外,陛下难道不好奇他孔府为何能存续这么久吗?”

    nbsp“恩……这个问题,朕倒也没有思虑过。”

    nbsp“为何?因为他孔府乃我华夏最大的投降派!”

    nbsp见朱由检说没想过,张书缘便就跟他讲起了孔家的历史。

    nbsp的确,山东孔家是传承了两千年多年,但其立足之本是什么?无非是善于做那投降派!

    nbsp“竟是这样?!那怪不得他那衍圣公一职能传承上千年之久。书缘,待朕忙过这段时间,与你一道去一趟山东。”

    nbsp跟朱由检聊了近两个时辰孔家的传承,最终朱由检便决定要亲自处理孔家的事儿了。

    nbsp“恩,好!”

    nbsp想也没想,张书缘便就点了点头。

    nbsp而朱由检已经是经历过元年时的外出一事了,眼下在要外出难度就没那么大了,再加上他要去的地方还是孔家,那就更没什么问题了,理由也好找,无非是借口说要去祭拜孔圣先师。

    nbsp……

    nbsp聊完这件事,又跟朱由检汇报了一下新政的实施问题,以及大明商业的情况后,张书缘便离开了坤宁宫,转而去了文渊阁。

    nbsp而此时的文渊阁内,温体仁、毕自严、王永光等人是正忙着核算六部递上来的去年支出明细与来年预算。

    nbsp在跟众人打了声招呼后,温体仁等大臣便就问起了新政的实施情况。

    nbsp可眼下情况尚不明晰,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用“时间尚短”的应付他们。

    nbsp见闻不出什么结果,众人也就志趣的去各忙各的了。

    nbsp坐到自己的办公位前,张书缘便就同他们一样翻看起了六部九卿送来的奏报。阿不,现在应该是叫七部九卿了,因为商业司也算是一部了。

    nbsp经过四天的验算,最终张书缘等人便做到了一起开始票拟了。

    nbsp而主持这场票拟的人,自然是暂挂次辅的毕自严。

    nbsp“户部去年预算拟定四百一十万两,如今超支两百三十万两,诸位赞同否?”

    nbsp毕自严此言一出,所有人便齐刷刷的看向了温体仁。

    nbsp“阁老,诸位同僚如此看我作甚?有此支出已是不易,具体花销,本官也陈列注明清楚,主要超支部分是花在了己巳大战之中。”

    nbsp而温体仁的意思很简单,这多花的钱主要是用作养勤王大军了。

    nbsp“恩,是该花这么多钱。”

    nbsp听到他的解释后,众人微微一算便也觉得是如此。

    nbsp在这插一句,在历史中,大明之所以发生了拒绝勤王大军入城的事件,主要是各路大军分散并急于勤王,故此以韩爌为首的东林党人才会暗示各地城池拒绝大军入城。

    nbsp因为,这么做能为朝廷省下几十乃至百万两的银子支出!

    nbsp“恩,既然如此,那诸位就票拟吧。”

    nbsp毕自严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便拿起了大印给户部的条子盖了印。

    nbsp说完了户部的花销之后,众人就核准起了其他几部的花销。

    nbsp其余六部,除了张书缘的商司预算,是朝廷以补足股份为名给的钱不计入预算外,其他五部皆是花销超出。

    nbsp其中当属兵部与吏部最大,兵部超支两百万两,吏部超支出五十万两,而这两个部衙,一是个因为抚恤和嘉奖,另一个则是因为官员的养老和新增的俸禄。

    nbsp除了这兵部与吏部之外,工部反倒是没超支,反而还赚了商司的五十万两,礼部则是因祭祀等事超支了二十万两,而刑部也是稍微有些超支,但金额却也是有七万两。

    nbsp总的来说就是,在整个崇祯三年一年里,大明朝廷是一共多花了四百五十七万两。

    nbsp见此现状,李邦华、温体仁等内阁大臣就看向了坐在对面的五位尚书,而除了孙承宗没被质问外,其余人全部被温体仁等人送上了称!

    nbsp说实在的,若是没有各种大案抄来的银子,只怕在张书缘等人在打完了己巳之变后,朝廷就会立马破产,从而走上回头路。

    nbsp因为朝廷没有钱,底下的官员只会是想尽办法给自己捞钱,哪儿还会去管你什么朝廷不朝廷的,只要没被抓那就可以捞……

    喜欢。

第252章 朝廷财政支出加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