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0章 中州书社发力,挂牌帝国第一日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那卑职该如何做?”

    nbsp对于掌控舆论一事,吴应箕到此时还是一知半解,下意识就认为是要他去读书人的圈子里宣扬近来的事情。

    nbsp“怎么做?简单,想要操纵舆论无非是将真假之事参半。你现在去召集书社之人,在城中最繁华之地购买间铺子,然后挂上“大明第一日报”的牌子,具体手续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nbsp“做完这些后,你去招募些灾民,让他们帮忙卖报做工,这也算是给了他们一口饭吃。”

    nbsp“而报纸的具体内容,本阁要你等用白话书写,里面不可全是大事,也可登录上些小故事,比如三藏取经之类的。”

    nbsp张书缘微微笑着,就讲起了新闻学的皮毛。

    nbsp“卖报?大人可说的是贩卖京报?”

    nbsp在吴应箕的记忆里,这“报纸”一事可不是什么稀罕物,在大明朝里有官办的“邸报”民办的“京报”还有民间私人传递的小纸条“小报”。

    nbsp没错,据史料记载,明朝官方是有报纸的,只不过其内容很是生涩乏味,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以大词汇来表述的。

    nbsp而流传于民间的“京报”倒是贴近了生活不少,但其书写用字却也还是不接地气,只有士绅阶层能够看懂。

    nbsp至于私人传递的小纸条,那大多就没什么事实依据了,基本上都是处于传闲话的范畴。

    nbsp……

    nbsp我们再说回来。

    nbsp“是京报但又不是京报,若要我说,咱们开设的日报才是真正面对民间的官报。而且本阁也不妨告诉你,此事已入天听之耳,你就放心去做吧。”

    nbsp张书缘依旧是微微笑着,眼神里也没有任何倨傲之意,要知道后世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传承自古人的,是没有什么可看不起的。

    nbsp“什么?陛下…陛下知道了?”

    nbsp“自然,此等大事若陛下不知,本阁怎能要你去做?放心吧,有不懂之处尽可来问我。”

    nbsp“是,卑职明白了。”

    nbsp虽然有些纳闷张书缘的要求,但吴应箕却还是应了下来。

    nbsp因为,张书缘所说的东西,对他来说有些太过超前了,他还从来没看过一份如此驳杂的京报……

    nbsp由于吴应箕身在衙门供职,而且这报社还是得到过内阁大臣和皇帝的首肯,于是仅用不到半天“大明第一日报”便就在天津落地了。

    nbsp而在吴应箕的属下忙着筹备报社住址及牌匾之事时,他也亲自带着陈定生、侯方域等人在临时驻地里忙着书写明日的新闻。

    nbsp起初,这些才子还是在用老套的文言文书写,可被张书缘连续批驳了三次后,才让他们改变了写法。

    nbsp没办法,此时的文人还是处于字字如金的观念里,再加上这报纸也不能做的太大,于是他们便选择是缩减字数或用词的方式。

    nbsp经过了一天的忙碌,一份经过张书缘指点的报纸便新鲜出炉了。

    nbsp而其内容,不但有事情经过,还有评论员表述看法,总之那规格很像是后世的报纸规格了。

    nbsp当然,在写评论时,中州书社的有人还是很胆寒惧怕的,因为若是评价错一个字,那等待他们的结果便就是举家进坟了。

    nbsp可有张书缘在场,再加之他的连番保证下,这群文人便也就慢慢的放开了手脚,反正有内阁大臣做保,出了事情第一个被问罪的也不是自己。

    nbsp再者说,能被吴应箕拉进书社的人,那也都是有着匡国之心的才子,所以在他们这群人之中,自然是有些人想来做这件事的。

    nbsp……

    nbsp“卖报卖报,三文钱买国运,五更天送平安!”

    nbsp“城内豪族连夜搬津,这背后有何原因?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且看大明第一日报为您解析!”

    nbsp经过两天的筹备,到了腊月二十二这天,整个天津城便传响了这类话。

    nbsp许多孩童是走街串巷的叫卖,而被他们所吸引到的人,是纷纷出手购买。

    nbsp“我的天,这群豪族竟如此腌臜。陛下不过是让他们多交些税而已,他们却竟然敢出逃?”

    nbsp“就是,莫说是让他们交三十税十五,哪怕是交三十税二十都应该!就我那三亩地一年还得交二两银子,只让他们交十五都算是便宜他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诶,他们那儿交十五了?你可别忘了,这朝廷新商法里可是说了,根据收入不同,上交的税钱也不同,你可别以为他们那群人都有资格交这十五。”

    nbsp“这位兄弟说的没错,若按这么算来,那这小半个月的涨价,也是他们捣的鬼,想让这钱让俺们替他们交!”

    nbsp一时间,购买了报纸的百姓们是议论纷纷,大有一种被煽动起来要搞事的架势。

    nbsp由于这明末的百姓被压榨的太狠了,再加上日报内分析清了涨价的缘由,于是很快便就有百姓爆发了,带着一家老小就去围堵各大店铺要个说法了。

    nbsp而这件事也很快的传向了静海与武清县衙,以及本地的锦衣卫指挥衙门、天津卫所里。

    nbsp可对于这件事,锦衣卫衙门里却是如睁眼瞎一般装作没看到,而他们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在忙着招待上司亲临。

    nbsp至于卫所里的殷尚质则是对此感到头疼,而在前天他之所以没去见张书缘,主要是不想牵扯上税改一事,可到了如今,这再不想有牵扯也不行了。

    nbsp“来呀,随本指挥进城维稳!”

    nbsp“是!”

    nbsp军营里,殷尚质是黑着一张脸,只得是如此下令。

    nbsp“唉,张书缘啊,真是给老夫出了道难题……”

    nbsp他这边是如此,但静海与武清县的县令则是因这事儿差点没被烦死,因为这城内的很多百姓,见围堵没用后,就按新商法来告昔日的老板主顾了。

    nbsp对于百姓们的状告,分管北门和东门的武清县令就很是头疼,因为他这里有不少达官贵人的产业分布在此,这哪一个他都吃罪不起。

    nbsp听着毕际壮陈述的情况,张书缘就哈哈一笑,转而就准备等着地方势力登门了。

    nbsp不过,就在他张书缘还没等到殷尚质等人的上门时,却是反倒见到了一位熟人。

    nbsp而那个人正是被朱由检委任为,镇府司镇抚使且督北所一切要案的骆养性!

    喜欢。

第250章 中州书社发力,挂牌帝国第一日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