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君臣失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说罢,王承恩便就退了出去。

    nbsp我们再说张书缘那边。

    nbsp在安顿好了平凉县的灾民之后,他就打算等朱由检的回信了。

    nbsp可这左等右等就是见不到回信,他张书缘只得是乱想了起来。

    nbsp“嘶,这怎么不来信呢?难不成朱由检出事儿了?”

    nbsp“不行,我再写一封。”

    nbsp一想到这,他就在起笔墨,只不过这次他所写的是关于灾民的安置了。

    nbsp在这几天里,他先是将李秋水等人的田给分了,然后又让人去了趟西安府要粮,最后又在他亲自督促下,这平凉县才恢复了生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只不过,由于大旱,他们省吃俭用省出的粮食却大多都无法用于耕种。

    nbsp无奈,见种不出粮食,他就选择带着县民去开山修路了。

    nbsp将写好的信件再次封装,又命卫兵用八百里送往京城。

    nbsp可这次照样是一去不回,一连四天他都没见到回信,不但信没见到,就连派去送信的人都没见回来。

    nbsp而经过此事后,他当即就发现自己是被人算计了。

    nbsp坐在军中大营里,张书缘正想着会有谁会扣下自己的信件时,一声马嘶就传了进来。

    nbsp“阁部,查好了!”

    nbsp一听是许显纯的声音,张书缘当即就一拍脑门。

    nbsp“是他!我…啧,真是忙糊涂了。”

    nbsp没错,听到这声音的瞬间,他就想明白了是谁扣自己的信了。

    nbsp这除了韩王朱亶塉还能有谁?

    nbsp“查到什么了?”

    nbsp“阁部,你看。”

    nbsp走到许显纯的身边,接过他手中的信封就看了起来。

    nbsp“我草,我这族叔真是大气啊,居然花了十万两买婢女!”

    nbsp“嗯,阁部,你再看看后面的。”

    nbsp见许显纯让自己看后面的,张书缘就开了第二封。

    nbsp这不看还好,一看就被吓了一跳。

    nbsp只见,这记述中写道。

    nbsp韩王一系自永乐十一年进驻陕西,传至朱亶塉已历十一代,其家产丰厚整个陕西无人能出右,只有秦王尚能一比。

    nbsp属下游走陕西各处,经查韩王府田亩共有二百七十处分布于陕西各处,粗略估算其田亩数额达四万余顷,辖内耕民六万三千余人,府内小厮丫鬟三百四十余位,小妾十人……

    nbsp“这……”

    nbsp“阁部,还有,后面的我就直说吧。”

    nbsp“嗯,坐下慢慢说。”

    nbsp两人说着就坐到了帐右边的椅子上。

    nbsp“据我手下人调查,这韩王自继位以来,每日是游山玩水,攫取女子取乐。而他辖内耕民时常有饿死人的情况,不但如此,他还外放高利贷给民间,单这平凉就有三千余人借过。”

    nbsp“这么多人,那我这族叔的利息如何?有没有因为这个把人给逼死?”

    nbsp“唉,自然是有,韩王放出的贷,利息有五分,许多还不上钱的就卖儿卖女凑钱还债。那些还不起的轻则被他打,重则就被扭送至了县衙判以了极刑。”

    nbsp“五分!”

    nbsp听到这,张书缘就坐不住了。

    nbsp五分利是什么概念,那可是每个月有百分之五的利息啊,就算你只借了一百两,那一年下来就得还一千八百两的利息啊!

    nbsp而这样的高息,又有多少人能够还的起?

    nbsp在他的记忆里,明末百姓一年的收入至多有十到十五石米,折合粮价三两一石来算,也就才三十至四十五两而已。

    nbsp别看这钱是有不少,但要知道这钱数是他根据市场粮价折算来的,这并不是西北百姓的真实收入。

    nbsp而据他张书缘估算,这西北的老百姓真实收入,一年收入至多有个十五两左右就算是到顶了。而这笔钱他们还要拿去交租子买稻种,还有支付朝廷时不时的征饷加派,地主老爷的克扣,自己还要生活。

    nbsp所以,这点钱对普通百姓来说也就是刚够糊口而已。

    nbspPS:古代农民的地租是很高的,据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表述,当时的农民地租能占到收成的一半或以上!

    nbsp“这可真是我的好族叔啊,走老许跟我去找他!”

    nbsp听完许显纯的话,张书缘立即决定去找韩王谈谈了。

    喜欢。

第32章 君臣失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