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布局山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山西境内的各府官吏就被调查了个一清二楚,甚至连他们儿时穿什么颜色的内裤都被东厂摸了个通透。
nbsp看着明志送上来的记述,张书缘便就点了点头。
nbsp“看来这范永斗一伙人真是一团毒瘤啊。”
nbsp没错,果然与他想的一样,这范永斗一伙还真把整个山西的官员都拉下水。
nbsp“是啊大人,这范永斗一伙忒是胆大,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
nbsp“唉,先不说这个了,明志,你去将这名单上的王夫之、傅山、黄宗羲、顾继绅这四人喊来,我要见见他们。”
nbsp“是!”
nbsp而他点到的这几位,无不是明末时期在山西地区活动的雄杰人物。
nbsp虽然这几位目前年岁不大,出身各不相同,但也许是他穿越所致又或是其本该如此,所以除了傅山这个本地人外,其他三位外地人竟然也都出现在了山西。
nbsp先说黄宗羲,他此时年纪虽轻仅有二十一岁,但他却已经是这山西省内的一大俊才了,不但精通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更是对兵法有所研究,年纪轻轻的便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才子了。
nbsp我们再说顾继绅这个人,他就很适合作为山西巡抚,因为在历史上,这位可是有名的抗清名人。
nbsp在清军南下之后,他独自改名为顾炎武南征北战了数年,为了抗清,他更是喊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言。(这句话就是咱们熟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原型之一)
nbsp而在抗清失败后,他顾继绅不气不馁,毅然选择了独自游走四方,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访学交友筹备力量,但无奈那时的大清已经是占据了大势,所以他只得是被迫潜藏隐居了起来。
nbsp在他晚年之时留下了《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亭林诗文集》等着作……
nbsp所以,这几位放着不用,他张书缘除非是疯了才有可能。
nbsp所以在他看来,顾继绅就很适合作为新一任的山西巡抚,因为他熟兵法,晓大义,很适合用来看守山西重地。
nbsp没错,他张书缘开始提前布局了。
nbsp很快,王夫之、傅山、黄宗羲、顾继绅四人就到了府衙。
nbsp刚一进来,这四人旋即躬身见礼。
nbsp“学生见过大人!”
nbsp“诶,无需见礼,明志给几位搬把凳子。”
nbsp坐在府衙后堂,张书缘是熟练的指挥着明志,仿佛他不是什么现代人,而是一位真正的古人。
nbsp这不是说他变了,而是他知道现在不是散漫的时候,他必须得做的让人挑不出理来才行,因为想要拿捏住古人,就得按照古人的路数来走。
nbsp轻轻坐定,张书缘与王夫之四人是互相打量着彼此。
nbsp在张书缘的眼中,这四位皆是属于那种相貌平庸之辈并没有多帅,而他们的身高大约有一米六到一米七左右,一举一动间皆有儒道大才风范。
nbsp“呃,不知大人,喊我等前来是有何事?”
nbsp“呵呵,诸位稍安,本官莅临晋府有几日了,时常听闻诸位的大名,这不张某想见见诸位。”
nbsp“不敢不敢,我等不过是一乡野村民,这些许名声都是那旁人传言。大人当不得真。”
nbsp王夫之等人是恭敬的开口,这话里话外的全是戒备。
nbsp“诶,这如何当不得真?不论乡野也好,还是市井权贵也罢,既有人言诸位安能无才?本官身为吏部侍郎自然是有这爱才之心呐。”
nbsp张书缘是笑呵呵的,好似完全没听出他们的意思。
nbsp听到这句话,王夫之四人就不知该如何言语了。
nbsp倘若没出范永斗等人的事儿,他们还真想好好的跟这位吏部大员聊聊,尤其是顾继绅他很想谈一谈自己对于山西的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但很可惜此时的山西是风声鹤唳,所有人都生怕沾上范永斗的事情。
nbsp“呵呵,诸位不用客气,来饮茶。”
nbsp见他们有些防备自己,张书缘便就用茶来缓解他们的焦虑防备。
nbsp“诸位也知道,我晋府出了这么当子事儿,说实话,在本官看来是十分痛心。倘若那王国梁与牟志夔有四位的三分才华,也不至于将我晋府搞成这般样子。”
nbsp“大人言重了,范永斗等人也只不过是挑梁小丑尔,如今我朝陛下圣明,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剿灭了此伙逆贼。至于大人所言,学生等是万万担不起如此称赞。”
nbsp“诶,本官是说的实话,诸位贤明渊博,可愿随我一同为我朝效力呐?”
nbsp“这…”
nbsp见张书缘说的是如此动容,王夫之等人便就有些纠结了起来。。
nbsp“唉,虽说眼下是剿灭了此伙逆贼,但这天下,这晋府依然如旧。本官时常在想,若我大明多谢人才就好了,可本官寻遍的京城所遇之人大多是些尸位素餐之辈,本以为此次出京依旧,可当本官听闻到四位的事迹之后,就很想见见几位所以才命下人请四位来。”
nbsp此时的王夫之四人是十分动容,但碍于此时的场景,他们却一时间难以回答。
nbsp“大人……”
nbsp“诸位,本官突然将你们召来,实在是迫于无奈,所以请诸位勿要担忧。”
nbsp对于古人而言,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所以,张书缘坚信只要他们是个文人就逃脱不了这个定律。
nbsp“大人,我等真的可以?”
nbsp“呵呵,当然可以!不瞒四位,这段时日,本官看了不下千余封我晋府的人员资历,但唯独只有你们四位流入了眼中。所以,张某今日特想询问四位,心中可有抱负?可愿为我大明施展才华?”
nbsp“学生自然愿意!”
nbsp“好!”
nbsp见他们点燃了抱负之火,张书缘便就在心底一笑“嘿嘿,这前世看电视剧还真没白看……”
nbsp“既然四位有所抱负,那张某便就回京述职向阁部引荐,还望四位一展抱负,将我晋府焕然一新呐!”
nbsp“是,学生遵命!”
nbsp王夫之四人说着,赶忙就双膝跪地叩首,俨然就是一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nbsp其实,在古代尤其是明朝来讲,想要入仕,无非是走科举或引荐,而通过之人往往自然而然的就与考官或引荐人形成了“师生”的派系关系。(详情可见大明1566中的严嵩与胡宗宪)
nbsp“诶这是作甚,都快起来。”
nbsp见人答应了,堂内的气氛瞬时就热烈了起来。
nbsp在与他们又闲谈熟络了一会儿后,这四人便开始谈起了想法……
nbsp而这四人中,最让张书缘眼前一亮的是傅山。
nbsp他主张开启民智,让百姓尽可能的学习知识,然后在用老庄的“无为而治”来发展民力。
nbsp傅山的主张虽然不错,也很契合张书缘的想法,但可惜,无为而治在此时的大明是行不通的,因为此时的大明是正处风雨飘摇,若不多加干预只会是崩溃的更快。
nbsp听完了他们四人的想法后,张书缘便就决定,安排这四人分别担任山西布政司、卫都指挥使、提刑按察使以及山西民科医学的负责人了。
nbsp当然,这具体的落实还得需要他回京之后才能落实了,因为没有圣旨这几位是没人会承认的。
喜欢。
第13章 布局山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