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龙兴故地寻根脉,中州沃野定新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问祖之心,未尝一日或忘。曾祖父母流离之苦,孙儿感同身受;族裔散佚之憾,实乃孙儿心头之痛!……伏祈祖宗在天之灵,默佑指引,俾使王、苏二族血脉,有重聚之日!孙儿定当竭尽心力,光耀门楣,以慰祖宗在天之灵!”
nbsp祭文读罢,光武帝已是眼眶微红。他郑重地将祭文焚化,青烟直上云霄。皇后乌兰图雅亦上前,亲手献上洁白的鲜花(虽不合古制,但光武帝特许,以表心意),默默祈祷。
nbsp礼毕,光武帝召过张庆伟与李天学,语气凝重而饱含期望:“张卿、李卿,寻访王、苏二族之事,乃朕之心病,亦是皇家之愿。河南乃先祖最后踪迹之地,望二位爱卿务必倾尽全力,广布告示,细查旧档,访求耆老。凡有蛛丝马迹,无论耗费几何,务必追查到底!若有寻得确凿血脉者,朕必不吝封赏!此乃国事,亦为朕之家事!”
nbsp“臣等谨遵圣谕!定当穷尽府库档案,遍访河南州县,乃至邻省,务必为陛下寻得亲族下落!”张庆伟与李天学跪地领命,深感责任重大。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皇帝内心深处对血缘根源的执着追寻。
nbsp离开肃穆的帝陵,光武帝的心情并未完全轻松。他决定深入开封府附近的乡村,亲眼看看新政之下河南的农业状况。在张庆伟、李天学以及当地县令的陪同下,皇帝一行换上便装,深入田间地头。
nbsp初春的河南大地,冬小麦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毯,覆盖着广袤的平原。光武帝蹲在田埂上,仔细拨开麦苗,查看分蘖情况和土壤墒情。他询问老农:“老丈,今年麦情如何?冬雪可足?春灌有无困难?”
nbsp老农见贵人问话,虽不知是皇帝,但也恭敬答道:“回老爷话,去冬雪还算可以,开春又下了两场小雨,墒情不错。就是……就是怕后头天旱。这麦子,最怕抽穗扬花时缺水。”
nbsp光武帝点头,又问道:“家中种了多少地?赋税重不重?除了麦子,还种些什么?”
nbsp“小老儿家有二十亩地,租了东家十亩。赋税……比前些年好些,官府说叫什么‘摊丁入亩‘永不加赋,乱七八糟的名目少了些,但……还是觉得沉。除了麦子,夏秋种些豆子、谷子,坡地种点红薯。”老农小心翼翼地回答。
nbsp“红薯?”光武帝眼睛一亮,“产量如何?可够吃?”
nbsp“红薯好啊!产量大,耐旱,不挑地!荒年能救命!就是……吃多了烧心,也卖不上价,多半喂猪了。”老农实话实说。
nbsp光武帝站起身,环顾四周广阔的麦田,对张庆伟、王紫涵及随行的农部官员郑重说道:“诸位都听到了?‘粮食是天!此乃治国安邦之根本!河南乃天下粮仓,位置举足轻重。新政之中,‘摊丁入亩旨在减轻小民负担,务必落到实处,严禁地方胥吏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张巡抚,你要亲自抓,民生日报要盯着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臣遵旨!”张庆伟躬身应道。
nbsp“此外,”光武帝指着田垄,“红薯此物,高产耐瘠,实乃备荒济民之宝!然其食用价值与加工潜力,尚未完全发掘。农部听令:一,即刻在河南、山东、直隶等适宜省份,大力推广红薯种植!朝廷可提供良种、补贴,鼓励开垦荒地种植。二,命皇家科学院农科所、工部匠作监,全力研究红薯深加工之法!如何制粉、酿酒、制糖、甚至提炼其他有用之物?如何改善储藏,减少损耗?如何提升其食用口感和价值?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朕要这‘土疙瘩,真正变成富民强国的‘金疙瘩!要让百姓不仅靠它活命,更能靠它增收!”光武帝的思路极其清晰,他深知推广高产作物是解决粮食安全的关键,但更要提升其附加值,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nbsp“陛下圣明!臣等领旨!”农部尚书和工部官员激动地记录着皇帝的指示。这无疑将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业带来新的机遇。
nbsp视察完农田,光武帝一行又巡视了开封府城的市容市貌。得益于运河与铁路的交汇,以及新政的推行,这座古城正焕发新的生机。街道拓宽了,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新式学堂、邮局、银行点缀其间。光武帝对开封府在维护古城风貌的同时进行的有序改造表示赞许。
nbsp就在车队即将离开开封府,准备启程南下之际,光武帝做出了一个令河南官员惊喜万分的决定。他召集张庆伟、李天学及工部、兵部随行官员,在开封府衙内宣布:
nbsp“朕观河南,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乃控扼四方之枢要。境内煤铁资源虽不及临清丰沛,然亦有相当储量,且水路、铁路交通日渐便利。黑风荡精神,当有新的传承!”光武帝目光炯炯,声音沉稳有力,“为均衡帝国军工布局,强化中原战略支撑,提升军需物资转运效率,朕决定:一,于郑州附近择址,新建‘中原第一坦克制造厂!规格产能,参照临清坦克厂,初期月产不低于二十辆‘山猫系列及其后续改进型号!二,于洛阳附近择址,新建‘黄河重型汽车制造厂!专司生产军用载重卡车、牵引车及工程车辆!此二厂,由工部、兵部会同河南巡抚衙门,即刻着手规划选址,调拨资金、设备、技术骨干!务求三年内建成投产,形成战力!”
nbsp此言一出,张庆伟、李天学以及在场的所有河南官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巨大的惊喜瞬间淹没了他们。新建一座坦克厂!一座重型汽车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意味着海量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拉动,意味着河南将从传统的农业大省,一举跃升为帝国新兴的重工业基地!意味着他们这些地方官,将亲手参与缔造一个全新的、充满荣耀的“中州工业时代”!
nbsp“陛下……陛下隆恩!天高地厚!臣……臣代河南千万黎民,叩谢天恩!”张庆伟激动得声音发颤,带领河南官员齐刷刷跪倒一片,额头触地,久久不起。这份厚礼,远超他们最大胆的期望。
nbsp光武帝微微抬手:“平身。此非朕之私恩,乃国策所需,亦是河南应得之机遇。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建厂非易事。征地、移民、基建、招工、技术培训、质量管控……桩桩件件,皆是考验!张庆伟、李天学,朕将此重任交予尔等,望尔等以黑风荡创业之精神,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务必保证工程进度,务必保证工程质量!若有贪墨渎职、玩忽懈怠、欺压百姓者,朕必严惩不贷!民生日报,给朕盯紧了!”
nbsp“臣等谨遵圣谕!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不负河南父老!”张庆伟等人再次叩首,声音洪亮,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知道,一个属于河南的、崭新的篇章,就在皇帝的金口玉言中,轰然开启了。
nbsp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开封城墙上,也映照着河南官员们激动而坚毅的面庞。光武帝的河南之行,在寻根问祖的肃穆、重农固本的深思和擘画工业新局的振奋中落下了帷幕。车队再次启程,带着对历史的回望与对未来的期许,向着烟雨江南,继续前行。而“中原第一坦克制造厂”与“黄河重型汽车制造厂”的名字,如同两颗重磅炸弹,迅速传遍河南,点燃了这片古老土地沉寂已久的工业激情,也通过民生日报的电波,传向了帝国的四面八方。
喜欢。
第466章 龙兴故地寻根脉,中州沃野定新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