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铁翼凌空·帝国新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东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巍然矗立于山东省临清市东郊广袤的平原之上。这片由永昌帝时代便划拨的土地,早已从最初的试验场,演变为一座融合了传统工坊严谨与现代格物探索精神的庞大工业城。高耸的厂房、笔直的试飞跑道、以及不断进出的载重马车和早期蒸汽卡车,无不彰显着这里是大明帝国飞向蓝天的摇篮。
nbsp自永昌帝高瞻远瞩,力排众议投入巨资开启“凌云计划”以来,大明的航空之路已走过近二十个春秋。最初的步履蹒跚,集中在对螺旋桨动力飞行器的探索上,尤其是结构相对简单的直升机,经历了无数次坠毁、修改、再试验的循环。木制骨架蒙上帆布或轻木薄板的机身,配合着轰鸣作响的活塞发动机和巨大的木质螺旋桨,那些早期升空的“铁蜻蜓”虽然笨拙且航程有限,却为帝国积累了宝贵的空气动力学知识、飞行控制经验和一支初具规模的飞行员、工程师队伍。
nbsp然而,永昌帝的目光从未局限于螺旋桨的涡流。在直升机技术趋于成熟,开始应用于军事侦察、短途运输之时,他便敏锐地指出:“螺旋桨有其极限,欲达更高、更快、更远,非喷气之力不可为!”于是,在永昌三十五年,一项更为宏大且艰难的“天火计划”在东飞公司秘密启动——研发喷气式飞机。这一计划,由时任东飞公司总工程师、后来升任董事长的吴云亲自主持。
nbsp吴云,年近五旬,是永昌朝重臣、原大明钢铁总公司总经理吴大用之子。他自幼受其父熏陶,对机械、格物充满狂热,后又远赴欧陆留学,系统学习了最新的力学、热学和材料学知识。他身上既有传统工匠的务实坚韧,又有新派学人的开拓精神。他深知,喷气式飞机的核心,在于那颗能喷涌出炽热气流的心脏——喷气发动机!
nbsp**“心”之炼狱:涡喷引擎的诞生**
nbsp研发之初,最大的拦路虎便是这“天火之心”。当时的理论已较为清晰:利用压气机将空气压缩,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再通过涡轮膨胀驱动压气机自身,最后高速喷出产生反作用推力。但理论化为实物,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nbsp**材料关:**nbsp燃烧室和涡轮叶片需要承受近千度的高温!当时大明最好的耐热钢,在持续高温下也会迅速软化、变形、甚至烧蚀。吴云带领材料团队,几乎住在了汉阳特种钢铁厂的实验室里。他们尝试了无数种合金配方,调整铬、镍、钼、钨的比例,优化冶炼工艺(真空熔炼),探索陶瓷涂层技术。一次次冶炼,一次次高温测试,一次次失败。记录失败的笔记堆满了几个大箱子。最艰难时,团队近乎绝望,是吴云嘶哑着嗓子喊出的“想想永昌爷的期望!想想我们大明龙旗插遍寰宇的未来!”稳住了军心。最终,一种代号“炎龙7”的镍基高温合金在无数次迭代后诞生,其耐高温性能和抗蠕变强度达到了初步要求,虽然寿命仍不理想,但足以支撑试验。
nbsp**设计关:**nbsp如何让空气顺畅地流过压气机叶片?如何确保燃烧稳定充分?如何让涡轮高效地提取能量驱动压气机?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全靠计算、模拟(简陋的风洞和水流模拟)和一次次试错。早期的压气机效率低下,常常发生“喘振”——气流在叶片间剧烈震荡,导致发动机剧烈抖动甚至熄火。燃烧室的设计更是难题,要么燃烧不完全冒黑烟,功率不足;要么局部过热烧穿。吴云和设计团队夜以继日地分析数据,修改叶片角度、形状,优化燃烧室流道和喷嘴布局。图纸画了又改,改了又撕,办公室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
nbsp**制造关:**nbsp精密的涡轮叶片、复杂的压气机叶轮,对机械加工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叶片的形状必须高度一致,表面光洁度要求极高。现有的机床精度难以满足。吴云不得不亲自协调,从帝国最精密的钟表制造厂和火炮膛线加工部门借调顶尖工匠,并联合傅启光次辅管辖的江南制造总局,共同攻关高精度铣床和磨床。每一个核心部件的诞生,都凝聚着大明顶尖工匠的智慧和汗水,以及无数次报废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
nbsp**试验关:**nbsp每一次发动机地面试车,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心理压力。震耳欲聋的嘶吼声仿佛远古巨兽的咆哮,测试台架在巨大的推力下颤抖。高温、高压、高速旋转的部件随时可能因微小的瑕疵而崩解,碎片如同致命的炮弹。吴云总是站在离试车台最近的控制室,透过厚厚的观察窗,紧盯着仪表盘上跳跃的转速、温度、压力数据,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失败是常态:叶片断裂、轴承烧毁、油路泄露、甚至整台发动机爆燃起火……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和数月的返工。沮丧的气氛弥漫时,吴云会默默拿起烧毁的零件,带领团队彻夜分析残骸,寻找失效的根源。支撑他们的,唯有那“让铁鸟真正翱翔九天”的执着信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十二年!整整四千多个日夜的煎熬、汗水、挫折与微小的进步,终于凝聚成一台代号“天火1”的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当它第一次在试验台上稳定运转达到设计推力,发出持续而有力的轰鸣时,控制室内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和无法抑制的泪水!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跪倒在地,亲吻着冰冷的地面;年轻的助手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又蹦又跳;吴云背过身去,肩膀剧烈地耸动,压抑了十二年的巨大压力与无上喜悦在这一刻彻底释放。这头“钢铁巨兽”的心脏,终于强劲而规律地跳动起来!
nbsp**“身”之塑造:从图纸到雄鹰**
nbsp有了强大的心脏,还需要一副能够承载它、并驾驭天空的“身躯”。机体设计同样充满挑战。
nbsp**气动布局:**nbsp如何设计出阻力最小、升力最大、操控稳定的外形?早期螺旋桨飞机的经验部分可用,但喷气式更高的速度带来了全新的问题——激波阻力、跨音速气流特性。设计团队进行了无数次风洞试验(得益于永昌朝后期建立的大型低速风洞),优化机翼的翼型、后掠角度,设计流线型的机身。最终采用了当时较为成熟的后掠下单翼布局,以应对高速飞行。
nbsp**结构强度与轻量化:**nbsp既要承受高速飞行带来的巨大气动载荷和发动机的震动,又要尽可能轻。传统的木材和帆布已无法满足要求。“炎龙7”合金虽然耐热,但密度大,主要用于发动机周边和关键承力结构。机身主体则大量采用了帝国冶金工业的最新成果——铝镁合金(得益于傅启光推动的电解铝技术突破)。这种“会飞的金属”质轻而强韧,但其加工工艺(铆接)、抗疲劳性能、防腐蚀处理都是新课题。工程师们如同打造精密的钟表,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每一根桁条、每一块蒙皮的受力。
nbsp**系统集成:**nbsp燃油系统如何为“油老虎”般的喷气发动机稳定供油?液压系统如何驱动沉重的舵面?起落架如何承受巨大的着陆冲击?还有座舱环控、仪表显示、无线电通信……每一个子系统都需要精心设计和无缝集成。吴云展现了他卓越的工程管理能力,将庞大的团队分成若干专业组,并行开发,最后进行复杂的“总装”和地面联调。巨大的总装厂房内,灯火通明,工人们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如同蚂蚁筑巢,将数以万计的零件一点点组装成一只钢铁巨鸟的雏形。
nbsp**破茧成蝶:国航001号**
nbsp无数个日夜的奋斗,无数次失败的磨砺,凝聚成眼前这架银光闪闪、线条流畅、充满工业美感的巨鸟——大明帝国航空(国航)001号喷气式客机!它静静地伫立在京师南苑新扩建的皇家机场主跑道上,沐浴着秋日金色的阳光。流线型的机身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后掠的机翼如同蓄势待发的雄鹰之翼,机尾喷涂着鲜艳的大明龙旗,机身上“国航001”几个大字遒劲有力。最引人注目的,是机翼下方悬挂的两台“天火1”喷气发动机,那冰冷的金属喷口,预示着即将喷薄而出的磅礴力量。
nbsp今天,是它历史性首航的日子。航线:京师至开封,再返回京师。
nbsp机场被装点得如同盛大的节日。崭新的航站楼前彩旗招展,巨大的红色地毯从贵宾通道一直铺到停机坪。警戒线外,是数万闻讯赶来,渴望一睹帝国神鹰风采的京师民众,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维持秩序的禁卫军士兵神情肃穆,盔甲鲜明。
nbsp上午九时,皇家仪仗队奏响了雄壮的《大明帝国进行曲》。光武帝王锦繁,身着笔挺的、融合了传统龙纹与现代军服风格的“御用航空礼服”,神采奕奕,
第464章 铁翼凌空·帝国新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