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禁卫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7章 移民问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季明威又过去介绍:“这是最新改进的出口版FA80步后炮,最远射程4500米,最近射程100米,取消了炮盾,使用更轻的橡胶轮胎,重量减少到240公斤,在没有车辆的情况下,畜力或人力都可以拖曳行进。也可以分拆运输,可以无条件伴随步兵作战。针对炮架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采用增加负重的方式,增加稳定性,比如压上沙袋。总之炮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nbsp希腊王储康斯坦丁感叹道:“这么轻,的确可以无条件伴随步兵作战,我国多山,这炮太合适了米的射程,也够用了。”

    nbsp阿比西尼亚帝国陆军大臣凯贝德说道:“阿比西尼亚帝国陆军需要这样的小炮,特别适合我国多山地的实际情况,能跟随步兵作战,提供重火力支援。”

    nbsp很多人观摩了FA80步兵炮、ND80迫击炮、FA112轻型榴弹炮的射击。

    nbsp他们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着炮弹命目标区域时产生的火光,腾起的尘土,惊叹连连。

    nbsp他们是没有看到CMP76步兵炮,虽然重了两倍多,但是超过9000米的有效射程,绝对会馋哭一众人。可惜,自用暂不外售。

    nbsp整个下午,枪声和炮声没有停止过。

    nbsp下午四时,戈辉派车送他们回酒店,和他们一起回酒店的是一部分手枪、步枪、机枪,让他们回去研究、讨论、做决定。需要给他们时间消化今天的一切,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nbsp第二天,四国人一起找到戈辉,枪和炮他们都看上了,都要买。

    nbsp特别是硬岩(Hardnbsprock)压制机枪,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季明威的全力推销之下,暹罗、阿富汗、希腊、阿比西尼亚都看上了硬岩压制机枪,都下了超过500挺的订单。

    nbsp皮特黄听到消息,都快乐疯了,这可是他的大生意啊!他的军火商之路通了。

    nbsp关于车辆,戈辉向他们推荐了20马力野猪拖拉机,经济划算,符合三国的国情,特别是多山国家,相对小巧的野猪拖拉机通过性能更好,几乎适应任何复杂路况,除了慢点,又不遮风挡雨,没有其它缺点。

    nbsp奥斯曼人在3000台之后,又追加了7000台,总价达到700万两999纯银。足见奥斯曼陆军该有多么喜欢野猪拖拉机。

    nbsp四国只是稍作犹豫,就答应购进野猪拖拉机,而且都是3000台起步。

    nbsp还有其它豪车,也都少量购进,毕竟国王需要这样的交通工具。

    nbsp枭龙越野车也购进了不少,军方需要,军官也需要座车。

    nbsp接下来是谈判,怎么买?买多少?我为什么要卖给你?

    nbsp宁远、季明威、陆迅、张叔铭,总参谋部的1234号各自己带队,与四国分别谈判。

    nbsp戈辉被孙再芝请去谈事情了。

    nbsp朝阳大道18号,原总督衙门所在地。被倭国人炸毁之后,戈辉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经常到处视察建设工地,却偏偏遗漏了朝阳大道18号的重建工地。重建完成后,孙再芝入住,他也不曾去过一次。

    nbsp戈辉的龙旗车队缓缓穿过三号楼的雨搭,直到六号车的后门对准三号楼正门,十辆龙旗车几乎同时刹停。

    nbsp孙再芝一脸笑容,主动上前帮戈辉拉开车门,亲切地道一声:“欢迎回家。”(因为这里原来是总督衙门所在地)

    nbsp“不敢,现在这里属于孙先生。”戈辉从车上下来,一边客气道。同时也看到了站在孙再芝身旁的少女,云鬓高挽(已婚),婷婷玉立(年轻,20岁),他知道,这是大月熏,孙再芝的日本小娇妻。

    nbsp大月熏,现在叫孙月熏,是1906年末,在孙再芝的安排下,跟着朱至信一起来到北方特区。因为不会汉语,所以很少离开特区长官府。目前,担任孙再芝的生活助理。

    nbsp(写大纲的时候,犹豫了好久,要不要把她牵涉进来。)

    nbsp孙再芝的原配正妻卢牧真是1907年初从美国檀香山接回特区,一儿两女随行,同时来到北方特区。

    nbsp卢牧真大气宽容,大月熏知礼谦让,所以两人相处还算融洽,至少表面上并无矛盾。

    nbsp卢牧真对儿女教育的很好,对大月熏的女儿孙镁(原名宫川富美子)也很好,总之,孙再芝家庭还算和睦。

    nbsp(写大纲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这是想干啥,牵涉这么多人进来,还嫌事儿不够多吗?)

    nbsp伊娃从另一边下来,走到戈辉身侧,主动叫了一声“孙先生”。

    nbsp戈辉本来不打算带伊娃的,因为戈云飞离开母亲就哭声不止。但是请帖上写明了务必带上夫人,中午有家宴招待。既然有家宴,只身去就不礼貌了。

    nbsp红莲三个崽,各种作妖,离不开。孙婉儿这次的妊娠反应比较长,都12周了,还很强烈,所以她也来不了。

    nbsp伊娃只能放下叶云飞,跟戈辉出门了。她有时会想,如果戈辉再娶一个,是不是就能容易安排了。不得不说,德国人的脑回路真的很清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欢迎夫人莅临!”孙再芝客气道。

    nbsp“您—好!”孙月熏也主动和伊娃打招呼。相比红莲和孙婉儿,她更喜欢伊娃,因为伊娃是外国人,她也是外国人。

    nbsp“您好!”伊娃大方回应。

    nbsp“里面谈!”孙再芝说着,前边带路。

    nbsp特区长官府三号楼三楼的布局,是围绕着特区长官办公室展开的。中间一条三米宽的过道,孙再芝的办公室在南侧,虽然视线并不开阔,但毕竟朝阳,有更好的采光。办公室对面,是一间摆了二十个大沙发的大会客室。大会客室旁边是一个二十人的会议室兼会客室,里面只有沙发和茶几,没有会议桌。办公室左侧是一个可以五十人一起开会的大会议室。办公室右侧是一个沙发U形排列的小会客室,可以非常宽松地坐十个。以上这些,都是孙再芝专用,都做了最奢华的装修,只有他出席的情况,才会使用。

    nbsp当然,三楼不只这些,其它的和孙再芝无关,所以不作介绍。

    nbsp三号楼有三部电梯,其中一部是特区长官专用。

    nbsp电梯停在了三楼,戈辉和孙再芝略作谦让,然后一起走出电梯。

    nbsp孙再芝直接带着戈辉来到办公室右侧的小会客室。

    nbsp伊娃和孙月熏被朱至信带到稍远一点的另一间小会客室,很快有人送上茶点,茶几上放着当下最热的杂志报纸,报纸上,贾二虎射门的照片,帅得一塌糊涂。沙发后面的书架上还刻意摆了很多外文图书,德语图书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总之,两个人应该不缺乏谈资。

    nbsp另一边,孙再芝和戈辉在左右两侧的沙发上分别落坐。

    nbsp朱至信亲自为两人上茶,然后悄然退出会客室,把时间留给孙再芝和戈辉。

    nbsp“听说,这次伦敦之行,很成功。”孙再芝说道:“听说拿到很多好处?从列强嘴里抢食,可不容易啊!”

    nbsp“和英国人合作船舶设计制造、船舶动力设计制造,共建研究院,招收学生,组织教学工作。”戈辉说道:“其实是他们教,我们学。”

    nbsp“他们愿意教我们?”孙再芝问道:“要是那么好说话,清廷的洋务运动早就成功了。”

    nbsp“不一样,清廷是奇葩,好路也会走歪了。”戈辉摇头道:“英国人不教,我们与德国人的合作协议里有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条款,所以英国人只是顺水推舟,他们的目的是结交我们,分化我们与德国人的关系。”

    nbsp“还有什么?”

第357章 移民问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