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夏天快来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7章 05[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巷口的裁缝铺

    nbsp老巷的入口处,总飘着一股淡淡的针线香。那香味来自张裁缝的铺子——一间不足八平米的小木屋,木门上挂着块褪色的蓝布帘,帘上用白丝线绣着“张记裁缝”四个字,针脚细密,像极了张裁缝做事的模样。从我记事起,这家裁缝铺就守在巷口,陪着一代又一代巷里人,缝补着岁月里的褶皱,也织就了满巷的温情。

    nbsp第一次走进裁缝铺,是小学三年级的冬天。妈妈给我做的新棉袄太长,穿在身上像套了件小袍子,跑起来总绊腿。“去给张裁缝改改吧,她的手艺最细。”妈妈把棉袄叠好,塞到我手里。我攥着棉袄,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正看见张裁缝坐在缝纫机前,脚踩着踏板,“咔嗒咔嗒”的机器声里,一块碎花布正慢慢变成袖口的花边。

    nbsp铺子里的陈设简单却整齐:靠里墙摆着一张老式裁布台,台面上铺着洗得发白的蓝印花布,上面放着一把长尺、一盒彩色粉笔和几卷不同颜色的线;墙角立着一个木质衣柜,里面挂满了待取的衣物,每件衣服上都别着小布条,写着主人的名字;缝纫机旁的小桌上,放着一筐针线,针插里插满了粗细不一的钢针,线轴像五颜六色的小陀螺,整齐地排着队。

    nbsp“丫头,是改衣服吧?”张裁缝停下手里的活,摘下挂在脖子上的软尺,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她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梳成一个利落的发髻,手指上戴着顶针,指腹因为常年握针,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却依旧灵活。我点点头,把棉袄递过去。张裁缝接过棉袄,先在我身上比划了两下,又拿出软尺,从肩膀量到袖口,从腰围量到衣摆,每量一处,就用彩色粉笔在布上轻轻画个小记号。“棉袄得改短五寸,袖口收两指,这样穿起来才合身,跑跳也方便。”她一边说,一边把尺寸记在小本子上,字迹清秀,和她的针脚一样工整。

    nbsp那天,我在铺子里待了一个下午。张裁缝坐在缝纫机前改棉袄,我就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她飞针走线。她踩缝纫机的节奏很稳,“咔嗒咔嗒”的声音像在哼一首老曲子;遇到需要手工缝补的地方,她就戴上顶针,穿针引线的动作一气呵成,丝线在布上穿梭,很快就织出细密的针脚。“丫头,你看这针脚,得走直线,间距要匀,这样缝出来才结实,还好看。”她拿起改好的袖口给我看,针脚果然像用尺子量过一样,整齐得让人惊叹。

    nbsp傍晚取衣服时,张裁缝把棉袄叠得整整齐齐,还在领口缝了个小小的布扣:“天冷,多个扣子能挡风。”我穿上改好的棉袄,不长不短正合身,跑起来也不绊腿了。妈妈要付钱,张裁缝却摆了摆手:“就改个长短,不值当收钱,丫头穿得舒服就好。”后来我才知道,张裁缝对巷里的孩子都这样,改衣服、缝扣子,很少收钱,总说“孩子长身体快,衣服换得勤,能帮就帮”。

    nbsp从那以后,我成了裁缝铺的常客。春天,妈妈会拿些碎花布,让张裁缝给我做新衬衫;秋天,邻居阿姨会把磨破的校服送来,让她补个好看的补丁;就连巷尾的王爷爷,也常把旧中山装拿来,让她缝补松动的纽扣。张裁缝从不推辞,每次都仔细询问大家的需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补丁,也会问清楚“想补成圆形还是方形”“想用和衣服一样的布,还是换个颜色”。

    nbsp有一次,邻居李奶奶拿着一件旧毛衣来,红着眼眶说:“张妹子,你帮我补补这件毛衣吧,这是我老伴生前最喜欢穿的,袖口磨破了,我舍不得扔。”张裁缝接过毛衣,摸了摸布料,轻声说:“李姐,您放心,我一定补得看不出痕迹。”接下来的几天,张裁缝特意去布料市场,找了块颜色、质地几乎一样的毛线。补毛衣时,她没用机器,而是坐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手工织补,手指被毛线勒出了红印,也没停下。

    nbsp三天后,李奶奶来取毛衣时,捧着衣服半天没说话——磨破的袖口被织补得整整齐齐,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补过的痕迹。“张妹子,谢谢你,太谢谢你了。”李奶奶抹着眼泪,非要多给张裁缝钱。张裁缝却只收了买毛线的成本费:“李姐,这毛衣藏着您和老伴的情分,我能帮您留住它,比啥都强。”

    nbsp张裁缝做衣服有个规矩:凡是老人的衣物、有特殊意义的旧衣服,她都格外用心,收费也只收成本;遇到生活困难的人家,她更是分文不取。有人劝她:“张姐,现在成衣又便宜又好看,你这手艺费时费力,不如涨价多赚点。”张裁缝却摇摇头:“我做裁缝不是为了赚钱,是喜欢这门手艺,也舍不得巷里的这些人。你看,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缝缝补补间,都是过日子的念想啊。”

    nbsp去年夏天,老巷要翻新,不少老店都搬了家。有人劝张裁缝:“去新城区开个大店吧,那边人多,生意肯定好。”张裁缝却拒绝了:“我在这巷口待了三十年,巷里人的尺寸我都记在心里,王爷爷的肩宽,李奶奶的腰围,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我闭着眼都能量准。我走了,他们找谁做合身的衣服呢?”最后,巷口翻新时,大家特意给裁缝铺留了位置,还帮张裁缝把铺子重新刷了漆,木门上的“张记裁缝”四个字,也换成了新的蓝丝线绣制,在阳光下格外鲜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翻新后的老巷,多了不少新潮的小店,可张裁缝的铺子依旧是老样子:“咔嗒咔嗒”的缝纫机声,淡淡的针线香,还有张裁缝温和的笑。周末时,常有年轻人来做衣服,说“商场的成衣总不合身,还是手工做的舒服”;巷里的老人们,依旧习惯把旧衣服拿来缝补,顺便和张裁缝聊聊天,说说家里的事。有一次,我看见张裁缝在教一个年轻姑娘用缝纫机,姑娘学得认真,张裁缝教得耐心,“咔嗒咔嗒”的机器声里,好像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nbsp前几天路过巷口,我又走进了裁缝铺。张裁缝正给隔壁的小女孩做连衣裙,碎花布在她手里慢慢变成裙摆,裙摆上还缝了圈小小的蕾丝花边。“丫头,你看这裙子,等做好了,妞妞穿去幼儿园,肯定是最漂亮的。”张裁缝笑着说,眼里闪着光。我看着她专注的模样,忽然明白,张裁缝守着的不只是一间裁缝铺,更是一门老手艺的传承,一份邻里间的温情。那些经她手缝补、制作的衣物,不仅合身舒适,更藏着岁月的温度,裹着人间的暖意。

    nbsp离开时,夕阳正照在巷口,裁缝铺的蓝布帘轻轻晃动,“张记裁缝”四个字在余晖里泛着柔和的光。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张裁缝给我改棉袄时说的话:“衣服要合身,日子要顺心,缝补好了褶皱,日子就能平平整整的。”原来,这巷口的

第827章 05[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