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1章 世受皇恩的马如龙[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nbsp咸丰七年、十年,杜军与马如龙联手,把清军西征兵马打得落花流水,如丧家之犬!

    nbsp可那清廷的官儿,诚意比纸薄,招抚两次皆成空,这才逼得马如龙第三次挥师攻省城。

    nbsp徐之铭那帮官绅,吓得尿湿裤裆,只得捏着鼻子再招安!”

    nbsp言及过往,马如龙摇头晃脑,如说书般数落:“同治元年,俺终究被朝廷的糖衣炮弹打中——金银堆成山,官帽满天飞,连‘忠良后代的匾额都送上门!”

    nbsp“俺寻思:既承皇恩,总得做个顺民。”

    nbsp“于是解甲归田,拆了回民的抗清营帐,还帮官道铲平了几座山头!”

    nbsp“可那清廷的官儿,翻脸比翻书快!徐之铭、潘铎昨儿还唤俺‘忠臣楷模,今儿又使俺当‘以回治回的刀斧手,三番五次写信诱降杜文秀,许他高官厚禄——倒似哄骗三岁孩童!”

    nbsp末了,马如龙冷笑一声:“如今劳崇光这老狐狸,明知东南太平军未灭,北地捻军如野火燎原,陕甘回军又杀个回马枪,云贵川的‘山大王多如牛毛,朝廷兵马捉襟见肘,便使这‘招安的障眼法!”

    nbsp“哎哟,这大清江山,分明是座四处漏风的破屋子,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拿俺们这些‘墙砖来回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我为什么要投靠清廷呢?”马如龙心中暗自思忖着。

    nbsp要知道,他可是武将世家出身啊!

    nbsp他的家族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声名显赫,而他的叔叔更是清廷九江镇总兵,手握重兵,威震一方。

    nbsp按照清廷的说法,马如龙的家族可是忠良世家,世代沐浴皇恩。

    nbsp他们的祖先原本是江南人,后来跟随满清八旗军队进入云南,其中他的祖父马坚公还在明朝时担任过临安(建水)卫指挥一职。

    nbsp而他的叔叔马济美更是官至江西九江镇总兵,可谓是光宗耀祖。

    nbsp马如龙自幼便受到家族的熏陶,对武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nbsp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尤其擅长骑射和拳法。

    nbsp在乡试中,他以武庠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被授予武生的称号。

    nbsp这样的背景和经历,按理说马如龙应该对清廷忠心耿耿才对。

    nbsp清朝中后期,云南的各少数民族面临着诸多困境。

    nbsp当时,清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nbsp汉族和其他一些民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一定的地位,但其他少数民族却普遍被视为“夷”。

    nbsp这种人为的民族划分方式,不仅加深了各族之间的隔阂,还导致了各地矛盾的不断激化。

    nbsp更为严重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加大了对各地资源的征收力度。

    nbsp这使得原本就生活艰难的云南百姓,日子变得更加艰难,犹如雪上加霜。

    nbsp回民起义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nbsp1856nbsp年。在保山城东板桥,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口角,却引发了回汉两族青年之间的激烈争执。

    nbsp随着争执的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冲突。

    nbsp这场冲突成为了少数民族群体长期以来积压的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点,也为不久之后姚州回民的首次起义埋下了伏笔。

    nbsp这一事件与陕西砍竹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民族矛盾的尖锐和不可调和。

    喜欢。

第291章 世受皇恩的马如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