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张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汉冀州巨鹿郡(今河北邢台平乡县一带),这片承载着上古神话与战国烽烟的土地,在汉灵帝光和年间(178184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nbsp黄河改道的余波尚未平息,连年的水旱灾害又接踵而至,田垄龟裂如蛛网,村落萧条似荒丘。
nbsp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一个名叫张角的布衣男子,正以一双布满老茧的眼睛,凝视着天地间的不公。
nbsp张角的家世早已湮没在史书的尘埃中,《后汉书》仅以34;巨鹿人也34;四字略过其出身。
nbsp但从民间传说与零星史料推断,他大概率出身于自耕农家庭——既非世代簪缨的世家,也非赤贫如洗的流民。
nbsp这种34;不上不下34;的身份,让他既能体会田间劳作的艰辛,又能接触到些许文字与知识,为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nbsp少年时的张角便显露出与乡邻不同的特质:同龄人在田间追逐嬉闹时,他常独坐于老槐树下,翻看祖父留下的几本残破医书;长辈们谈论年成好坏时,他却追问34;为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4;。
nbsp彼时的东汉王朝,已如风中残烛。
nbsp自汉和帝以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朝政沦为权力博弈的戏台。
nbsp汉灵帝刘宏更是昏聩荒唐,公然在西园卖官鬻爵,将地方官职明码标价:34;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34;,甚至允许买官者先赊账,上任后加倍偿还。
nbsp这种荒诞的制度,最终将压力全部转嫁给底层百姓——新官到任后,为偿还34;买官钱34;,往往变本加厉地盘剥民众,形成34;官愈贪,民愈困34;的恶性循环。
nbsp巨鹿作为冀州重镇,受灾尤重。
nbsp光和二年(179年),一场大疫突然爆发,感染者先是高烧不退,继而咳嗽吐血,不出三日便气绝身亡。
nbsp官府不仅没有开仓放粮、施医救治,反而以34;防疫34;为名封锁疫区,将病患与健康百姓一同圈禁,任其自生自灭。
nbsp张角亲眼目睹同村数十人死于疫病,其中包括他年仅八岁的侄子。
nbsp那孩子临终前干裂的嘴唇与渴求清水的眼神,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烙印。
nbsp传说就在这场大疫期间,张角为寻找治病草药,深入巨鹿南部的苍岩山。
nbsp行至山腰时,忽遇一位身着青袍、鹤发童颜的老者,自称34;南华老仙34;。
nbsp老者指着山间弥漫的瘴气叹道:34;天道失衡,疫病横行,非药石可医,需以39;太平39;之理调和阴阳。34;
nbsp言罢,将三卷用素帛写成的经书授与张角,正是后来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
nbsp老仙叮嘱道:34;此书本是天地至理,若你能以善念行之,可救万民;若以私欲用之,必遭天谴。34;
nbsp说罢便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不见。
nbsp这段34;遇仙得书34;的传说,虽充满神话色彩,却暗含历史真相。
nbsp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太平清领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西汉以来道家思想与民间信仰的集合体,主张34;太平气至,百姓无病,五谷丰登34;,与张角所见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nbsp张角极有可能是在游学或行医过程中接触到这部典籍,又结合民间传说加以神化,使其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符号。
nbsp得到《太平清令书》后,张角闭门三年,日夜研读。
nbsp他发现书中不仅记载着治病方剂,更蕴含着34;大道公平34;的社会理想——34;人无贵贱,皆天所生34;,34;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34;。
nbsp这些理念如惊雷般在他心中炸响,让他从一个只想治病救人的医者,逐渐转变为立志改变世道的改革者。
nbsp他开始尝试用书中的方法为人治病:将麻黄、桂枝等草药熬成汤剂,混入洁净的井水中,让患者饮用;同时辅以34;跪拜首过34;的仪式,让患者忏悔过错、祈求安康。
nbsp这种34;医药+心理34;的疗法,在科学落后的时代收效显着。
nbsp事实上,汉末大疫多为流感或肺炎类疾病,麻黄等药材本就有解热镇咳之效;而34;跪拜首过34;的仪式,又给予了患者精神慰藉,增强了抗病信心。
nbsp久而久之,34;张角能治病34;的消息便传开了。
nbsp他行医从不收费,只需患者痊愈后传播其教义,这种34;低成本高回报34;的传教方式,让他的声望如滚雪球般增长。
nbsp短短几年间,34;大贤良师34;的名号便传遍了冀州。
nbsp张角深知,仅凭一人之力无法撼动腐朽的王朝。
nbsp他开始系统性地扩展势力,第一步便是建立核心团队。
nbsp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虽无兄长的雄才大略,却忠心耿耿、执行力强,被张角委以重任:张宝擅长符箓咒术,负责教义传播;张梁勇猛善战,负责信徒组织。
nbsp三人形成34;决策宣传执行34;的铁三角,为太平道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nbsp为扩大影响,张角派出八名核心弟子分赴各地传教。
nbsp这些弟子多是曾受他救治的流民或失意文人,对其忠心不二。
nbsp他们身着统一的黄色道袍,手持九节杖(象征九重天,代表道教最高权威),每到一处便先设立34;义舍34;,免费提供粥饭药品,吸引饥民与病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待聚集起一定人数后,便宣讲太平道教义:34;如今苍天(指汉朝)失德,疫病饥荒不断,是因为世道不公、贫富不均。若信奉黄天(太平道所代表的新秩序),便能迎来太平盛世,人人有饭吃、有衣穿。34;
nbsp这套教义精准地击中了底层百姓的痛点。
nbsp当时的东汉社会,土地兼并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外戚梁冀占地近千里,宦官张让的庄园连亘数县,而流民数量竟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nbsp太平道提出的34;均贫富、等贵贱34;理念,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让绝望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nbsp更妙的是,张角将教义与当时流行的34;五德终始说34;结合,提出34;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34;的谶语——34;苍天34;对应汉朝(火德),34;黄天34;对应太平道(土德),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土克火,预示着汉朝气数已尽,太平道当取而代之;而34;甲子年34;(184年),便是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
nbsp这种带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宗教宣传,效果远超单纯的慈善行为。
nbsp短短十年间,太平道信徒便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人数多达数十万。
nbsp其中既有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失意的小吏、破产的商人,甚至还有少数对朝廷不满的低级军官。
nbsp为了管理这庞大的群体,张角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将全国信徒分为三十六34;方34;,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名34;渠帅34;统领。
nbsp这些渠帅多是当地有威望的信徒,既能联络信众,又能在关键时刻组织行动。
nbsp太平道的扩张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遭遇地方官府的打压。
nbsp冀州刺史王芬曾以34;妖言惑众34;为由逮捕过几名太平道信徒,张角闻讯后,立即发动当地数千信徒围堵州衙,高呼34;释放善人34;。
nbsp王芬见信徒势大,又怕引发民变,只得将人释放。
nbsp经此一役,太平道的影响力反而更大,连一些地方豪强也开始暗中与渠帅往来,希望在乱世中为自己留条后路。
nbsp最令人惊叹的是,太平道甚至渗透到了东汉的权力中心——洛阳。
nbsp张角通过信徒牵线,与中常侍封谞、徐奉等宦官建立了联系。
nbsp这些宦官虽身居高位,却因出身低微而被士族轻视,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
nbsp他们见太平道势力庞大,便想借其力量打击士族,甚至企图在事成后扶持张角为傀儡。
nbsp这种34;宦官与反贼勾结34;的荒诞局面,恰恰反映了东汉朝廷的腐朽已深入骨髓。
nbsp司徒杨赐是最早察觉到太平道威胁的大臣之一。
nbsp他在给灵帝的奏折中写道:34;张角等诳曜百姓,稍迁滋蔓,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34;
nbsp这段话的意思是:张角势力已成,不宜直接镇压,应先遣返流民、分散其势力,再诛杀首领。
nbsp可惜此时的汉灵帝正忙于修建西园、搜刮钱财,对这份奏折置若罔闻。
nbsp杨赐死后,其子杨彪再次上书,仍未引起重视。
nbsp朝廷的麻痹,给了张角从容准备的时间。
nbsp光和七年(184年,即甲子年)正月,张角在巨鹿召开秘密会议,三十六方渠帅悉数到场。
nbsp此时的他已年近五十,鬓角虽染霜华,眼神却愈发锐利。
nbsp他环视众人道:34;十年布道,百万信徒,如今汉室昏聩,民怨沸腾,正是黄天当立之时!34;
nbsp随后宣布起义计划:三月五日(甲子日),各地同时举兵,头裹黄巾为记;洛阳由封谞、徐奉作为内应,打开城门;主力部队兵分三路——张角亲率冀州军攻幽州,张宝率荆州军攻南阳,张梁率豫州军攻颍川,最终会师洛阳,推翻汉朝。
nbsp会议结束后,各路元帅纷纷返回驻地准备。
nbsp他们用白土在官府大门上写下34;甲子34;二字作为记号,又让信徒传唱34;苍天已死,黄天当立34;的歌谣,制造舆论氛围。
nbsp一时间,八州之地暗流涌动,仿佛一口即将沸腾的大锅。
nbsp然而,就在起义前夕,意外发生了。
nbsp济南方渠帅马元义在洛阳联络内应时,其弟子唐周因嫉妒马元义的地位,竟向官府告密,将起义计划全盘托出。
nbsp汉灵帝这才如梦初醒,下令立即逮捕马元义。
nbsp光和七年二月,马元义在洛阳被处以34;车裂34;之刑,随后朝廷展开大搜捕,太平道信徒在洛阳被诛杀者达千余人。
nbsp灵帝同时下诏,命冀州官府逮捕张角兄弟。
nbsp消息传到巨鹿时,张角正在绘制军事布防图。
nbsp听闻马元义遇害、唐周叛变,他猛地将笔掷于案上,眼中闪过一丝痛心,但随即被决绝取代。
nbsp他知道,此时退缩便是死路一条,唯有提前起义,才有一线生机。
nbsp当晚,他发出紧急指令:34;各地即刻举兵,不必再等甲子日!34;
nbsp光绪七年二月下旬,冀州巨鹿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张角自称34;天公将军34;,张宝为34;地公将军34;,张梁为34;人公将军34
第244章 张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