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名人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 贺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建安元年,春天的寒意尚未完全消散,会稽郡山阴县的码头却早已热闹非凡。

    nbsp商船的竹篙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凌乱的弧线,仿佛在水面上描绘着一幅无序的画卷。

    nbsp挑夫们肩上扛着沉重的盐包,迈着坚实的步伐踏过青石板,他们的脚步声与渔夫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乐。

    nbsp这声音在临水的吊脚楼柱上碰撞,然后又碎成一地的市井烟火,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nbsp贺齐攥紧了腰间的铜剑,剑鞘上的缠绳被汗水浸得发乌。

    nbsp他刚满二十岁,身量已比同龄的江东子弟高出半头,麦色的面庞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唯有那双眼睛,像鉴湖深处的水,沉静得能映出岸边的每一片帆影。

    nbsp“阿齐,这趟货得赶在潮落前出港。”船主的粗嗓门从跳板那头传来。

    nbsp贺齐应了一声,弯腰扛起最后一捆麻布。

    nbsp他本是山阴县里的小吏,父亲早逝后,靠着在郡府抄录文书和码头打零工糊口。

    nbsp此刻麻布的粗硬纤维擦着肩头的旧伤,让他想起三日前那桩改变命运的事——

    nbsp那天他正在郡府整理户籍,忽然听到前堂传来争执。

    nbsp原来是豫章郡的流民聚众劫掠了城外的粮栈,太守焦急地拍着案几:“各县县尉都在围剿山越,谁能去平了这伙乱民?”

    nbsp满室的掾吏都低着头,唯有贺齐放下笔:“下官愿往。”

    nbsp他记得自己说出这话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他身上。

    nbsp主簿扯了扯他的衣袖:“那些流民有数百人,你带什么去?”

    nbsp“带三十个狱卒,再加上这个。”贺齐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弓。

    nbsp此刻肩头的酸痛让记忆愈发清晰。

    nbsp他连夜带着人抄近路穿过若耶溪的竹林,在流民分赃时突然杀出。

    nbsp箭矢穿透晨雾钉在为首者脚前时,他吼出的那句“降者免死”,竟比风声还要响亮。

    nbsp“后生可畏啊。”船主递来粗瓷碗,碗沿还留着前客的牙印,“听说太守要荐你去见孙将军?”

    nbsp贺齐接过水,望着远处驶来的楼船。那船帆上的“孙”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江东要变天了,齐儿,莫负这把剑。”

    nbsp孙策见到贺齐时,正在丹徒的军营里擦拭他的虎头湛金枪。

    nbsp少年将军笑着抛过一坛酒:“听说你三十人破了数百流民?”

    nbsp“是他们本就无心为乱。”贺齐双手接过酒坛,并未急着喝,“不过是为了一口吃食,若能安置,便不会再犯。”

    nbsp孙策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有见识!我江东正需你这样的人。如今山越扰边,郡县不安,你可愿随我平乱?”

    nbsp贺齐单膝跪地:“愿为将军效死!”

    nbsp不久后,贺齐被任命为永宁长。

    nbsp上任途中,便听闻侯官县长商升助王朗起兵抵抗孙策。

    nbsp韩晏奉命讨伐却战败,贺齐临危受命,代行南部都尉之职。

    nbsp商升畏惧贺齐威名,遣使乞盟。

    nbsp贺齐亲自前往,站在营帐外,对着商升高声陈说:“孙氏以仁义治江东,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王朗已败,将军何苦执迷?”

    nbsp言辞恳切,竟让商升送上印绶,出舍求降。

    nbsp然而,贼帅张雅、詹强不愿投降,杀了商升。

    nbsp贺齐兵少,并未强攻,而是观察到张雅与女婿何雄争权不和,便令山越人借机挑拨。

    nbsp待二人互相猜忌、兵戎相向时,贺齐果断进攻,一战大破张雅。

    nbsp詹强党羽震惧,纷纷投降。

    nbsp捷报传到孙策耳中,他大笑:“贺齐,真吾之利刃也!”

    nbsp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大权。

    nbsp各地山越以为有机可乘,再次掀起叛乱,建安、汉兴、南平等地的强族首领洪明、洪进等人各率万余人,布下多梯队防线,来势汹汹。

    nbsp孙权命贺齐为南部都尉,前往平叛。

    nbsp各县出兵五千,由县令率领,归贺齐指挥。

    nbsp贺齐深知山越人多,自己兵少,进军至余汗与山越军对峙时,他命令松杨县长丁蕃率所部留置余汗,以防退路被断。

    nbsp丁蕃却认为自己与贺齐平起平坐,不愿受其指挥,不肯留下。

    nbsp贺齐目光一凛,拔出佩剑:“军法如山,抗命者斩!”

    nbsp手起剑落,丁蕃人头落地。全军震惊,从此无人敢违抗命令。

    nbsp贺齐精心部署,亲率主力攻打洪明等部。

    nbsp战场上,他骑着一匹枣红马,挥舞长刀,身先士卒,喊杀声中,鲜血溅满他的衣甲。

    nbsp接连大败洪明等将,并临阵斩杀洪明,迫使洪进等四将投降。

    nbsp随后,他又乘胜击败吴五、邹临。

    nbsp此役,贺齐共斩杀山越军六千人,收编精兵万余,重新稳定了东冶地的统治。

    nbsp孙权大喜,拜贺齐为平东校尉。

    nbsp建安十三年,贺齐迁威武中郎将,奉命征讨丹阳黟、歙的反贼。

    nbsp歙帅金奇率万户屯守安勒山,毛甘率万户屯守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率两万户屯守林历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林历山四面悬崖绝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仅容一人,叛众居高临下,难以仰攻。

    nbsp贺齐的官兵久攻不下,将士们眉头紧锁,士气低落。

    nbsp贺齐却没有丝毫慌乱,他每日亲自绕山巡查,观察地形。

    nbsp一日深夜,月色如水,贺齐带着几个亲卫,再次来到山林。

    nbsp月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

    nbsp贺齐望着陡峭的山崖,心中有了主意。

    nbsp他秘密招募轻捷之士,打造铁戈,在隐蔽险要且贼军不备之处,以戈拓斩山为缘道。

    nbsp夜里,士兵们悄悄爬上悬崖,再用垂布援下更多人。

    nbsp等到一百多人都登上山顶后,他们四面流布,同时鸣鼓角。

    nbsp睡梦中的陈仆、祖山被鼓声惊醒,以为贺齐大军已全部攻上山顶,顿时惊惧惑乱。

    nbsp守路备险的贼兵纷纷逃归大营,贺齐趁机率领大军猛攻,一举歼灭盘踞林历山中的叛众,斩首七千级。

    nbsp歙县的金奇、毛甘也率部众投降。

    nbsp战后,贺齐上表孙权,分析歙县为新定、黎阳、休阳三县,连同黟、歙共六县,孙权遂分出六县为新都郡,以贺齐为郡太守,加授偏将军。

    nbsp建安十六年,吴郡余杭百姓郎稚纠集宗族叛乱,很快聚众数千人。

    nbsp贺齐奉命征讨,他的军队如疾风般迅速扑向叛军。

    nbsp战场上,贺齐的指挥如臂使指,士兵们

第228章 贺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