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名人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诸葛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如今曹操虎视眈眈,若因荆州生隙;说到此处,他停顿片刻,望向诸葛亮,34;亮弟饱读兵书,当知鹬蚌相争之害。34;

    nbsp最终,湘水之盟达成。

    nbsp返程船上,诸葛瑾倚着船舷,看江水裹挟落叶东去。

    nbsp袖中藏着诸葛亮私赠的蜀锦,针脚细密处绣着《出师表》片段。

    nbsp他苦笑——兄弟二人,一为江东股肱,一为蜀汉丞相,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都在乱世中背负着难以言说的重担。

    nbsp黄武元年,孙权称帝。

    nbsp册封大典那日,朱雀门外钟鼓齐鸣。

    nbsp诸葛瑾身着玄色朝服,随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

    nbsp当34;大将军34;的册文宣读完毕,他接过沉甸甸的印绶,指尖触到印纽上栩栩如生的螭龙,忽然想起初入江东时,孙权说过的那句34;愿与子瑜共治江东34;。

    nbsp位极人臣后,诸葛瑾却愈发谨小慎微。

    nbsp他的府邸隐在建业城郊,门前仅立一对石兽,门楣上未挂任何匾额。

    nbsp每日晨起,必先到军营巡视,与士卒同饮糙米稀粥;退朝后,常带着典籍去太学讲学。

    nbsp某次孙权赏赐黄金千两,他转手便捐给了赈济灾民的粥厂。34;子瑜啊,你也该为自己打算。34;

    nbsp张昭曾这样劝他。

    nbsp诸葛瑾只是笑笑,抚摸着案头那卷《孝经》:34;瑾受主公厚恩,当以天下为念。34;

    nbsp然而,最令他忧心的,却是长子诸葛恪。

    nbsp那孩子自幼聪慧过人,八岁便能对答如流,孙权戏称其34;蓝田生玉34;。

    nbsp可随着年岁增长,诸葛恪锋芒毕露,行事愈发张扬。

    nbsp某日,诸葛恪得胜归来,在朝堂上公然顶撞老臣,言辞犀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诸葛瑾听闻后,对着祖宗牌位长跪不起:34;恪儿聪明外露,恐非保家之道;

    nbsp他连夜写下《诫子书》,反复叮嘱34;满招损,谦受益34;,却不知这封信终究未能改变诸葛恪的命运。

    nbsp赤乌四年,建业的梅雨格外绵长。

    nbsp诸葛瑾卧病在床,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恍若回到琅琊老家的旧宅。

    nbsp孙权多次亲临探望,握着他的手哽咽:34;子瑜与孤相知数十载,情同手足;

    nbsp诸葛瑾勉力起身,从枕下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那是他毕生处世心得,开篇写着34;处世以和为贵,待人以诚为本34;。

    nbsp34;愿陛下...以江东百姓为重;他的声音渐渐微弱,最后望了眼窗外摇曳的竹影,手中竹简轻轻滑落。

    nbsp噩耗传来,孙权素服举哀三日,亲自扶灵送至城外。

    nbsp送葬队伍绵延数里,沿途百姓自发设案焚香。

    nbsp在他们心中,这位温润如玉的丞相,始终是那个会为百姓开仓放粮、会在灾年赤脚奔走的长者。

    nbsp岁月流转,诸葛瑾的故居前,那株他亲手栽种的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

    nbsp每到深秋,金黄的叶子如蝶飞舞,恍惚间,仿佛又能看见那个身着青衫的身影,手持竹简,在晨雾中徐徐走来。

    nbsp他的故事,没有赤壁火攻的惊心动魄,也没有六出祁山的荡气回肠,却如同一缕清泉滋养着江东大地,将忠义与仁德的种子,深植在历史的土壤之中。

    喜欢。

第222章 诸葛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