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名人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章 吕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汉光和年间,豫州汝南富陂县一处破旧茅屋内,贫苦的吕家迎来新生命的啼哭。

    nbsp吕蒙降生于此,家中世代为农,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nbsp彼时的大汉王朝已显颓势,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底层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nbsp吕蒙自幼目睹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衫,父亲拖着疲惫身躯从田间归来,深知唯有改变命运才能摆脱这般光景。

    nbsp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江东之地风云变幻。

    nbsp孙策刚刚平定江东六郡,正厉兵秣马准备北上中原。

    nbsp十五岁的吕蒙站在自家茅屋前,望着远处扬起的尘烟,内心激荡着难以平息的渴望。

    nbsp他听闻姐夫邓当在孙策帐下为将,便毅然决然辞别寡母,踏上前往军营的道路。

    nbsp母亲含泪拽住他的衣角,却拗不过少年眼中的坚定。

    nbsp初入军营,吕蒙便感受到强烈的反差。军营中士卒们谈论的是金戈铁马、建功立业,与他此前所见的农耕生活截然不同。

    nbsp在一次讨伐山越的战役中,山越人凭借地形优势负隅顽抗,邓当率领的部队陷入苦战。

    nbsp混乱中,吕蒙手持短刀,如离弦之箭般冲入敌阵。

    nbsp他身形矫健,穿梭于敌兵之间,刀光闪烁处,鲜血飞溅。

    nbsp当他浑身浴血却安然返回时,不仅震惊了军中同僚,更让孙策亲自召见。

    nbsp孙策望着眼前这个满脸稚气却眼神坚毅的少年,心中暗自赞叹,将其调入亲兵卫队。

    nbsp然而,年少成名也带来了隐患。

    nbsp军中一位年长的同乡,因嫉妒吕蒙的升迁,当众羞辱道:34;乳臭未干的小子,也配在军中耀武扬威?34;

    nbsp年轻气盛的吕蒙怒不可遏,当即拔刀相向,同乡当场毙命。

    nbsp此事震惊全军,按照军法当斩。

    nbsp幸得孙策部将袁雄怜惜其才华,在孙策面前力保,吕蒙才逃过一死。

    nbsp经此一事,吕蒙被革去军职,遣返回家。

    nbsp这段经历如同当头棒喝,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鲁莽,也在心中埋下了成长蜕变的种子。

    nbsp离开军营的日子里,吕蒙回到家乡,每日在田间劳作,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军旅生涯。

    nbsp他开始意识到,仅凭匹夫之勇难以在乱世立足。

    nbsp农闲时,他常常跑到县城的书馆外,听先生讲学,偷偷记下兵法谋略。

    nbsp此时的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大业,广纳贤才,整顿军务。

    nbsp吕蒙抓住机会,再次投身军营。

    nbsp这一次,吕蒙褪去了往日的莽撞。

    nbsp他不再急于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而是开始研习兵法。

    nbsp白天,他跟随老兵学习排兵布阵,夜晚则躲在营帐中,就着微弱的烛光研读《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

    nbsp遇到不懂之处,便虚心向军中的文吏请教。

    nbsp他还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将每日所学所悟记录下来,反复揣摩。

    nbsp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

    nbsp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成为吕蒙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nbsp当周瑜与诸葛亮在战略层面斗智斗勇时,吕蒙在前线展现出卓越的战术素养。

    nbsp他敏锐地察觉到曹军粮道的薄弱环节,率领精锐部队绕道敌后,截断曹军补给线。

    nbsp同时,他设计烧毁曹操新建的训练水师的浮桥,迫使曹军退守乌林。

    nbsp战后论功,吕蒙因34;巧破北军34;被拜为横野中郎将,获赐黄金五百斤、钱三千万。

    nbsp真正让吕蒙脱胎换骨的,是周瑜临终前的教诲。

    nbsp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重,将吕蒙唤至榻前,语重心长地说:34;子明勇冠三军,然若不通古今,终不过一勇夫耳。欲成大事,需以智取胜。34;

    nbsp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吕蒙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

    nbsp此后,他不仅研读兵书,还广泛涉猎经史子集,模仿诸葛亮推演八阵图,甚至学习如何治理地方。
第197章 吕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