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七零年代奋斗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去?不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谢振邦知道俊生参军的事情,已经和新兵营打好了招呼,只要俊生新兵表现突出,他就有机会将他提去自己的部队。大家伙儿虽然不知道谢振邦是哪个部队的,但看他的本事,肯定也是能有一番作为的地方。这一年来的相处,谢振邦已经与付家人建立了深刻的感情。刚开始谢振邦寄钱过来,付家人都不要,原样汇了回去,谢振邦感念付家人朴实,后来每次都寄些恩县没有的东西。付家人也礼尚往来,粮食、药材什么的,只要是说的通的,自家拿得出来的,频频往谢振邦那边送。两边来往愈发亲热,又有俊生想当兵的志向在,便处的越发投机。

    俊生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一家人,个个为他着想,路都给他搭好了,自己要是不努力,简直没脸再见家里的亲人。

    “爸,不用你们给我汇钱,我当了兵就有津贴了,到时候我把钱都汇回来,你们在家也不要太节省了。我现在当了兵,两个妹妹都能打猎,咱家钱也还的差不多了,日子过好些也能说得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都围着俊生转悠。付妈妈和俊兰起了大早给俊生煮了一大碗饺子,全家一起送俊生去了车站。临到分别,付妈妈久久抓着俊生的手不愿意放开,还是付爸爸坚定些,看着孩子上了车,拉着付妈妈就往回走。几兄妹都哭红了眼。

    “俊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一定要全须全尾的回来!”

    “哥,记得我给的药,红色小瓶的是救命药,你要贴身带上,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能活人命,先活着,等着我过去!”

    “大哥,你别走.....呜呜.....”

    俊生的离开让付家人万分不舍,一家人很是低沉了一段时间,直到收到了俊生的第一封来信,才走出来。

    俊生来信简单,大意是,他已经平安到达,之所以现在才寄信是因为新兵有要求。部队伙食很好,让家里人别担心。新兵到达的当天,谢振邦曾来见过他,他在部队一切安好,让家人勿念!

    虽然知道训练辛苦,但一家人收到了信还是放下了心来,重新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俊兰虽然在家学习,但进度可观,与俊梅相互指点补充,高中课程其实基本已经结束!

    无论外界如何风雨,付家人始终团结在一起,齐心将日子过得平淡温馨。

    1973年7月,恩县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清北省兴北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许汉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仅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诉说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报纸整篇文章对许汉生交“白卷”的行为赞不绝口,毫不吝啬推崇之词。

    隔了一周,恩县革委会突然召开“继续加大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山,向许汉生同志学习”的会议。不到三天时间,恩县各单位便召开大会小会,号召知识青年学习许汉生,要求开展更加广泛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东街公社召集全社户主开户,要求家庭存在14岁以上的知识青年还未参加革命工作的,未按照要求上山下乡的,都要在此次参加上山下乡,不参与的,就是不支持革命工作,有资本主义倾向!

    付世英开完会回来,就坐在客堂的条凳上发呆。付家目前有俊兰18岁,上过高中,还未嫁人,未参加革命工作,正好处在通知要求的条件里面!

    恩县原本就是贫困县,下乡的地方大都是些十分贫穷的村子。好多地方都得先走水路,再徒步行走四、五个小时,平时来往十分不方便。

    农村现在虽然饿不死人,但吃食方面比县城里差远了!

    晚上,一家人吃了晚饭,照例坐在客堂一起聊天说事!家里其他人还不知道东街公社开会说的事儿,就俊梅出门治病听到了风声,这会儿也在思考应对的办法。

    “今天公社开会,要求14岁以上的知识青年还未参加革命工作的,未按照要求上山下乡的,都要去上山下乡,不参与的就是不支持革命工作,有资本主义倾向!要求在8月15号之前去登记,9月1号就要从出去!”

第32章 去?不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