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7章 女子立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熙帝的目光从冯阁老身上移开,落在了另一侧的彭阁老身上。

    nbsp彭阁老稳步出列,“陛下,臣以为冯阁老所言无实证确是实情,但此事的关键,不在于眼下是否能定萧承裕之罪,而在于如何平息流言、守住皇家体面与律法底线。

    nbsp十王爷虽行事仓促,却点破了两件要紧事,一是宗室子弟或有失德之举,二是民间已因此事生出非议,若再拖延,恐让大庆女子命苦的流言愈演愈烈,动摇民心。

    nbsp至于案情本身,臣以为不必纠结家事与国事之分,宗室子弟的家事,一旦触及人命、违背律法,便是国事。萧承裕纵妻虐妻、子女流落贱籍,无论是否为其亲手所为,他身为一家之主、宗室成员,都难辞其咎。眼下当务之急,不是追责十王爷的莽撞,而是即刻交由宗人府、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四司联查,一面勘问萧承裕与府中人证,一面核实外家所述细节,更要彻查两个孩子被卖的经手之人,尽快拿出实证。

    nbsp待查明真相后,既要依律严惩真凶,还袁氏母女公道,更要将查办过程与结果昭告天下,让百姓知晓我朝律法不分亲疏,宗室失德亦会严惩,如此方能挽回名声、平息民怨。”

    nbsp彭阁老这番话,既未指责十王爷,也未否定冯阁老的顾虑,而是牢牢扣住“平息流言、彻查案情、维护律法”三个核心,句句落在实处。

    nbsp为何一个六品宗室引发的案子会如此棘手?症结在于,无论宗室爵位品级高低,只要入了皇家玉牒,便是萧家血脉。

    nbsp按祖制,宗人府虽掌宗室户籍、名封等事,却无独立查办宗室罪案的权力,至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衙门,更无权直接处置宗室成员。

    nbsp因此,此类牵涉宗室的案子,即便事小,也需多方会商。

    nbsp宗人府核查身份与祖制,三法司梳理案情与律法,最终汇总所有意见,呈请陛下定夺。

    nbsp唯有经皇帝御笔裁决,才能依规处置,这才是符合礼制与律法的正确流程。

    nbsp而后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也说了他们的看法。

    nbsp刑部尚书当即出列,躬身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彭阁老所言三司联查最为稳妥。萧承裕身为宗室,虽品级不高,但涉及人命与人口贩卖,已触犯《大明律》中谋杀亲妻、略卖人口,两条重罪。

    nbsp然宗室身份特殊,刑部不便单独拘审,需宗人府出具文书,协同提审萧承裕及其府中仆役、宠妾李氏。同时,刑部可即刻派人追查两个孩子被卖的经手人,从牙行、船帮查起,固定人证物证,确保案情链条完整。待查得实据后,刑部再依律拟定罪名,呈请陛下圣裁。”

    nbsp话音刚落,大理寺卿亦随之起身,语气严谨:“回陛下,大理寺作为慎刑衙门,臣以为此案需格外注重程序合规与证据确凿。

    nbsp外家所述虽情真意切,但需核查袁氏急病身亡的医案、两个孩子被带出府的路径、收买孩子者的供词等关键证据,避免因宗室身份特殊而潦草定案,亦要防止有人借此事构陷宗室。待三司查得结果后,大理寺可牵头复核卷宗,确保定罪量刑无偏差,既不纵犯罪之宗室,也不冤无辜之人,如此方能彰显律法的公允,让天下人信服。”

    nbsp二人所言,一主“追查实证、拟定罪名”,一主“复核监督、确保公允”,既恪守了法司衙门的职责,又顾及了宗室案的特殊性,算是认同了彭阁老“三司联查”的提议。

    nbsp殿内议论渐歇,都察院那两位二品御史对视一眼,皆选择垂眸敛声,默立原地。

    nbsp此前彭阁老、冯阁老及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的奏言,已将案情症结、查办方向与处置原则说得详尽周全,方方面面皆有顾及。

    nbsp二人心中清楚,此刻再出面附和或补充,不过是重复赘言,反倒显得刻意,故而索性缄口不言,静候陛下最终定夺。

    nbsp然而,谁都没想到正熙帝突然看向始终捧着长匣的温以缇身上,声音穿透殿内的沉静:“温尚宫,你身为女官,对此事有何看法?”

    nbsp见正熙帝提到了温以缇,殿内官员神色顿时各异。

    nbsp那些此前见温以缇昏迷一月、久未露面,便笃定她失了圣心的官员,此刻皆暗自皱眉。

    nbsp另有一部分官员则交换着隐晦的眼神,陛下偏问温尚宫这个女官,她终究是女子,定然会站在袁氏母女那边替女人说话,提出些偏向私情、不顾律法与宗室体面的主张,反倒给此事添乱。

    nbsp而温以缇闻声,双臂轻托长匣稳步出列,动作从容不迫。声音清亮却带着几分柔和的共情:“启禀陛下,臣以为彭阁老三司联查、平息民怨之议,及刑部、大理寺重实证、守程序之言,皆为稳妥之策,臣深表认同。”

    nbsp话锋一转,她抬首时,目光添了几分恳切:“但臣想从袁氏与两位宗室之女的处境说,袁氏嫁入宗室十余载,勤谨持家却因无子遭厌弃,最终含冤而逝。十三岁的长女为守清白撞柱自尽,十岁的次女遍体鳞伤险些落入深渊。此事之所以让百姓恐慌,尤其让天下女子感同身受,正因她们从袁氏母女身上,看到了自身命运的影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温以缇的话音刚落,殿内便有不少官员暗自颔首,却也夹杂着几分不以为然。

    nbsp果然如此,温尚宫终究是女子,开口便替袁氏母女说话。

    nbsp在他们看来,袁氏嫁入萧家十几年无所出,本就该识趣些。要么主动为萧承裕纳妾,帮着开枝散叶,要么干脆自请休弃,断不可耽误萧家香火。

    nbsp萧承裕虽然后来杀妻灭女、罔顾人伦,可“为续香火”的初衷,在他们眼中竟也算“情有可原”。

    nbsp更有甚者,悄悄将目光投向十王爷,在他们看来,这事虽是宗室丑闻,却终究是萧承裕的家务事,即便要处置,私下与晋元王商议着办,对外找个由头搪塞过去便是,何必将这点家丑拿到朝堂之上

第967章 女子立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