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常凯申的嘉奖!(求订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衡阳。

    这里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现在的驻地。

    在常凯申接到来自二战区的电报之后。

    其表情非常精彩。

    说不出的古怪。

    两分苦笑、三分无奈,还有五分的欣喜。

    前两天。

    汤恩伯才刚刚来电叫苦。

    其麾下的第十三军伤亡惨重。

    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作战兵力。

    十三军是汤恩伯的老底子。

    常凯申自然不会坐视十三军被打光了。

    不仅下令调拨军械、物资、粮饷,还从后方抽调部队直接补充进他的十三军。

    嫡系的待遇正是如此。

    汤恩伯也不傻。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他也明白。

    而今天,一早。

    钱大均便将昨夜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深夜急电。

    以及今天早上发来请求补充武器、军械、弹药的电报一同放在了常凯申的办公桌上。

    在整个晋东南地区击毙击伤日军三千余。

    这个数字不多。

    但也不少。

    算是阎老西、朱绶光、楚溪春几人商量出来。

    相对而言最为合适的数字。

    常凯申多疑。

    对于部队上报的战果是否注水。

    其心中都是有数的。

    若是虚报,二战区无需调动这么多的部队。

    也不需要战前费尽心思,统一指挥调度,设立东路军指挥部。

    进行这么多的准备。

    日军方面。

    那更也不可能配合二战区上演这么一出戏码。

    击毙击伤日军三千人。

    大概率是真的。

    也称得上是近期少有的战果了。

    这个时间点,除华北地区战事频繁之外。

    华中地区,实际上只有金陵一地正在战斗。

    此时的金陵城已经陷入到了日军团团的包围之中。

    此前。

    为了鼓舞士气。

    常凯申耍了个小花招。

    布置卫队去下关码头把停泊在长江江面的两艘舰艇看好。

    这其实是为了让守城的官兵们看见。

    他这个委员长还没有离开。

    并且还给了全国的高级将领发去了一封电报,表达了国民政府死守南京的决心。

    然后。

    轻飘飘的在末尾补充了一下。

    他要撤往南昌,军委会则是撤往衡阳。

    次日,其便乘坐“美龄号”专机离开了金陵。

    金陵城,就这样交给了唐生智。

    邯郸之战胜利前几天。

    常凯申还对汉斯抱有幻想。

    希望能够为他调停战斗。

    然而。

    二战区两封电报的一旁。

    则是摆放着另外一封电报。

    来自金陵城。

    现在日军已经对金陵城完成了最后的包围。

    第一一四师团进至雨花台南侧、第六师团进至雨花台的西侧。

    飞机则是对金陵城内投撒华总方面军司令官的劝降书。

    唐生智自然不可能投降。

    在电报里面他下达了新的命令。

    擅自脱离阵地逃跑者,按连坐法法办。

    所得船只,一律交由司令部处理。

    不得私自扣留,由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濂统一负责指挥。

    与金陵城共存亡。

    当然了,这也只是为了表个态度而已。

    金陵城的局势已经是极为糟糕。

    犹豫了片刻之后,常凯申示意一旁的钱大均:“给唐司令长官回电,战争不会在金陵结束,也不会在今天结束,而是在金陵以外的地区无限地蔓延,在明天继续战争。

    若战局恶化至无法坚守之地步,自可相机撤退。”

    “是!”

    钱大均点了点头,低声问道:“委座..那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那边?”

    “调拨五十门迫击炮、两万炮弹、另提供骡马五百、三百万元。”

    “其中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一百万、曾、楚两部各八十万,余下奖给十八集团军。”

    嗯?

    给八路军四十万。

    这还是他熟悉的委座吗?

    钱大均小声提醒道:“给八路军的会不会太多了一些?”

    “算作军饷。”

    钱大均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还得是你。

    “职这就去办。”

    常凯申没提嘉奖的事情,钱大均不会愣头愣脑的去问。

    多半是还没想好怎么嘉奖。

    这仗,是所谓的东路军总指挥、实际上也就是八路军总指挥指挥打出来的。

    如何嘉奖。

    一时间确实也是个难题。

    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阎老西接过了刘涛递过来的电报,扫了一眼便露出了微笑。

    一百万大洋!

    五十门迫击炮、两万的炮弹、五百匹骡马。

    看起来虽然不多。

    但这五十门迫击炮、炮弹、以及骡马的价值。

    按照战前的购买力计算的话。

    五十门82毫米迫击炮四万大洋,算上炮弹十五万大洋。

    骡马的价值无法计算,各地有各地的价格。

    这东西就是用来拉炮弹和迫击炮的运输工具,正好一并送给了阎老西。

    太原兵工厂的产能恢复是个很长的周期。

    绝大多数的工业设备还滞留在山西境内。

    能够在三八年中旬初步恢复生产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速度了。

    以前这些小玩意阎老西可能看不上眼。

    

第136章 常凯申的嘉奖!(求订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