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2章 朱元璋: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暄只是一句话,就把大帐里所有人的目光再度拉回到他的身上。

    nbsp齐泰黄子澄两个人半张着嘴,忘了呼吸。

    nbsp朱棣和蓝玉还保持着原本的动作,但眼睛却死死的瞪着李暄。

    nbsp朱元璋更是忘了自己现在的身份。

    nbsp他此刻不是洪武大帝。

    nbsp而是当初那个沿街要饭的乞丐。

    nbsp而李暄!

    nbsp就是说出来要给他一座金山的活菩萨!

    nbsp“你再说一遍。”

    nbsp朱元璋要求李暄重复一遍他刚刚说过的话。

    nbsp李暄暂时没回答,而是去到朱元璋的专属御座上铺开御纸,拾起御笔沾满了朱砂墨。

    nbsp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此刻竟然没人说他。

    nbsp李暄把笔落在纸上,这才开口:“臣说!”

    nbsp“臣什么时候讲过,东瀛就只有这一座金山了?”

    nbsp话音落下。

    nbsp整个大帐的气氛都变得很诡异。

    nbsp从朱元璋到工部勘探的那几个小官儿,盯着李暄的眼里,都好像有火在烧!

    nbsp是穷鬼看见金山的那种欲火!

    nbsp朱元璋现在都激动的想哭了!

    nbsp不是咱没见过世面。

    nbsp是真穷怕了!

    nbsp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年,全国连灾。

    nbsp起初是京师大火。

    nbsp次年又是旱灾,波及南京、湖广等地两省一十六县。

    nbsp再次年,又多地地震,蝗灾,大疫。

    nbsp彼时新朝初立,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钱,朝廷根本无力应对如此频繁的大灾。

    nbsp造成的后果就是死者十余万,伤者不计其数。

    nbsp洪武八年,朝廷又接黄淮两岸州县急报,黄淮泛滥,洪水来袭。

    nbsp四月至五月,淮安府盐城县连续暴雨导致涝灾。

    nbsp六月,开封府祥符、杞县等八州县因黄河水溢淹没农田。

    nbsp州县哭求朝廷拨款赈灾,晚一日,便有上万百姓流离失所,死伤者不知其数。

    nbsp但朝廷没钱,只能对开封等受灾影响严重的核心州县赈济,象征性的减免赋税。

    nbsp至于其他受灾区域,如盐城等,因为缺乏赈济资金无法收拾。

    nbsp导致后续接连三年,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nbsp因为没钱赈济,导致的后果可以简单六个字概括。

    nbsp岁大饥,人相食。

    nbsp但如果那时候朝廷要是有东瀛这的金山做后盾!

    nbsp那可就不一样了。

    nbsp朱元璋敢保证,他能迅速的在多地建成如‘北宋时期常平仓这样的赈灾常备粮仓,以达成妥善的灾后安置。

    nbsp包括黄河水患。

    nbsp要是朝廷有东瀛这的金山做后盾!

    nbsp就可以效仿‘元朝贾鲁河工程,投入大量的黄金进行治河,用以减少水灾的发生。

    nbsp有了黄金,还能保障军屯士兵的待遇,维持粮食储备的规模,避免饥荒的发生。

    nbsp总之,只要有钱!

    nbsp朱元璋觉得他这个皇帝绝对能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nbsp但话再说回来。

    nbsp不是没钱么。

    nbsp再伟大的理想,没有真金白银撑着,那说什么也是白搭。

    nbsp“你这话确定不假?”

    nbsp朱元璋心咚咚的跳,瞪着李暄,迫切想得到确认。

    nbsp李暄这边,抓着大帐里沉默的这空隙,也用经纬度计算出来在东瀛这,其他一些有名的金山了。

    nbsp别的方面李暄不敢骄傲。

    nbsp但是!

    nbsp唯独这个优点他很自傲。

    nbsp就是记性好!

    nbsp毕竟他可是真靠着自己的努力,硬生生在大明这考上的科举!

    nbsp没走门路!

   &nb

第372章 朱元璋: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