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传精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混江龙–李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逵一同镇守山前旱寨。李逵性如烈火,而李俊则沉稳多谋,二人相辅相成。

    在面对敌军的一次突袭时,李逵欲要冲出去与敌人正面交锋,李俊赶忙拉住他,冷静地分析道:“李兄弟莫急,敌军来势汹汹,且天色渐暗,我们可先设下陷阱,待他们深入,再一举歼灭。”

    李逵瞪大了眼睛,粗声粗气地说:“李俊哥,俺可不怕他们,为何要等?”

    李俊耐心解释:“兄弟,此时强攻,我军难免有伤亡,用计可事半功倍。你且想想,若我们先隐藏实力,待敌军进入陷阱,他们便会阵脚大乱,我们再出击,岂不是胜算更大?”

    李逵听后,摸着脑袋想了想,说道:“李俊哥,你这脑瓜子就是好使,俺听你的。”

    于是,他们在寨前布置了绊马索、陷马坑等机关,又安排弓箭手在暗处埋伏。当敌军冲进寨门时,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梁山士兵们在李俊的指挥下,奋勇杀出,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战后,李逵拍着李俊的肩膀大笑道:“李俊哥,还是你这脑瓜子好使,这仗打得真痛快!俺老李服了!”

    不久后,因李俊卓越的水战才能,他被调往水军寨,成为了水军头领中的佼佼者。在攻打祝家庄的战役中,祝家庄凭借着周围的河道与坚固的水寨,企图阻挡梁山大军的进攻。

    李俊率领水军来到庄前,他仔细观察着河道的水流与水寨的布局,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挑选出一批水性极佳的兄弟,趁着夜色,悄悄潜入水中,如幽灵般接近水寨。他们用利刃割破水寨的栅栏,为大军开辟出一条通道。

    随后,李俊指挥着水军船只,搭载着梁山士兵,如潮水般涌入祝家庄。在庄内,李俊又与兄弟们并肩作战,他的长刀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能击退敌人的进攻。

    战斗中,他对身边的兄弟喊道:“大家莫要慌乱,保持阵型,逐个击破!不要给敌人可乘之机!”

    最终,祝家庄被成功攻破,李俊的水军功不可没。

    高唐州一役,敌军在城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与兵力,且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李俊率水军来到城下,望着那高耸的城墙与紧闭的城门,他沉思片刻后,决定从水路寻找突破。他亲自率领一艘小船,沿着护城河探寻,发现了一处城墙较为薄弱且防守相对松懈的地方。

    回到营地后,他组织水军兄弟们准备攻城器械,特制了一些带有尖钩的长杆,用于攀爬城墙。

    在攻城之时,李俊指挥水军将船只靠近城墙,士兵们用长杆勾住城墙边缘,奋勇攀爬。而李俊则手持长刀,站在船头,抵挡着城墙上敌军抛下的石块与箭矢,他大声鼓励道:“兄弟们,加把劲,攻破此城,我们便能为梁山再立大功!城就在眼前,胜利也在眼前!”在他的带领下,水军士兵们成功登上城墙,打开了城门,梁山大军得以长驱直入,攻克高唐州。

    青州之战,敌军在城外的河流中设置了重重障碍,企图阻止梁山水军的靠近。李俊面对此景,毫不退缩。他带领兄弟们跳入水中,用刀斧砍断水中的铁链与木桩,清理出一条通道。

    在运送梁山士兵攻城时,李俊站在船头,密切注视着两岸的动静。突然,岸边敌军发动了袭击,箭矢如雨点般射来。

    李俊大喊一声:“兄弟们莫慌,撑起盾牌,反击!不要畏惧,我们是梁山好汉!”他一边指挥着士兵们用盾牌抵挡箭矢,一边命令水军加快速度冲向岸边。

    当船只靠岸后,李俊率先跳下船,冲向敌军,他的勇猛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梁山士兵们如狼似虎地扑向敌人,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攻克青州。

    战后,一位兄弟对李俊说:“李头领,这次若不是您指挥有方,我们可没这么容易取胜。”

    李俊笑着回应:“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我们梁山兄弟只要团结,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每一位兄弟都付出了努力,我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华州之战,李俊深知水军在此战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进攻,更在于防守。他率领水军在江上日夜巡逻,防止敌军从水路增援。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俊正在船舱中与兄弟们商议军情,突然哨兵来报,发现有敌军船只悄悄靠近。李俊立刻起身,披上蓑衣,走上船头。他望着那在风雨中若隐若现的敌军船只,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

    他命令水军兄弟们点亮火把,敲响战鼓,摆出迎战的阵势,说道:“兄弟们,敌军来袭,今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梁山的荣誉,更是兄弟们的生命!”

    敌军见梁山水军早有防备,心中不免有些胆怯。李俊看准时机,率领水军冲向敌军,在江面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水战。他的船只如蛟龙般在敌军船队中穿梭,时而撞击敌船,时而用弓箭射击敌军士兵,边战边指挥:“左边的兄弟,注意包抄,右边的,集中火力!不要乱了阵脚!”经过一番苦战,成功击退了敌军的增援,保障了梁山军的侧翼安全。

第64章 混江龙–李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