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济公传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2章 擅权行废立,失策致败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掖门,曹髦下车答拜,礼官谓不必答礼,曹髦正色道:“我亦人臣,今奉太后征召,未知何事,怎得见了群僚,便不答拜呢?”

    nbsp曹髦十四岁便能如此,聪慧可知。说着,即步行入殿,郭太后早已闻知,在太极殿东堂坐待,及曹髦拜见郭太后,嘱咐数语,交与玺绶,曹髦固辞不获,方受玺易衣,御殿登座,朝见百官,即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其余文武百官,亦封赏有差。废立既得增封,何妨篡弑?

    nbsp未几,已是一年上元,庆贺方才告毕,忽然来报扬州都督毋丘俭,与刺史文钦,托名讨逆,渡淮前来。

    nbsp司马师眼睛上有瘤疾,刚让医生做完割除手术,在府养病,闻得此报,急召河南尹王肃,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等人,入室商议军情;且与语道:“我本欲亲征叛乱,可惜目瘤未愈,不能出行。”

    nbsp钟会起答道:“此事非大将军亲出,恐一时未能荡平。”

    nbsp王肃等亦赞成会议,司马师蹶然跃起道:“诸君既勉我亲征,我亦顾不得目疾了。”遂命弟司马昭兼中领军,暂摄朝政,自乘软舆督军,命荆州刺史王基为监军,向东进发。

    nbsp王基向司马师献议道:“淮南人民,非真思乱,不过为俭等胁迫而来,若大军一临,必然瓦解,基愿统率前军,速往平乱。”

    nbsp司马师欣然依议,王基即星夜进兵,先将南顿城据住。毋丘俭因王凌死后,代督扬州,素与夏侯玄、李丰友善,夏侯玄和李丰受诛,毋丘俭亦感不安,因而与刺史文钦结交。

    nbsp文钦本与曹爽同乡,为曹爽所敬喜,乃得擢用。曹爽与夏侯玄、李丰二人,同为司马氏所害,故文钦和毋丘俭皆一并仇恨司马氏。

    nbsp魏主曹芳被废,毋丘俭之子毋旬请父兴师,乘机讨逆,毋丘俭乃矫托郭太后密诏,移檄州郡,号召兵马,讨伐司马师;自率州兵渡淮,行至项城,探悉王基据守南顿城,于是就在项城驻扎,使健足士兵赍书至兖州,前往招刺史邓艾。

    nbsp邓艾,字士载,籍隶棘阳,口吃不能急言,尝自呼艾艾,少年丧父,为人牧牛。邓艾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

    nbsp在屯田民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由此可以担任典农都尉的佐、干等下级官吏,以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步升迁,这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但因为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便指派他充当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同郡一长者见其家贫,经常资助他,而邓艾开始时没有表示感谢。

    nbsp当时,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平淡地过了近二十年。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nbsp邓艾出参征西军事,任南安太守,调擢为兖州刺史,有所规划,无不合宜,因此与钟士季齐名。为钟邓二人入蜀张本。此次接着毋丘俭使,看罢来书,竟而随手扯碎,且将毋丘俭来使斩讫,立率万余人,趋乐嘉城,与司马师相应。

    nbsp司马师命镇南将军诸葛诞,由安风出取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由青州出谯宋地,截俭归路,自引兵往就邓艾。适文钦进军袭击乐嘉城,猝与司马师遇,不战即却。

    nbsp文钦之子文鸯,年方十八,骁勇绝伦,独无惧色。且请与文钦夜袭司马师军营,分兵夹攻,文钦从东进,文鸯从西入。父子计议已定,待到夜半,文鸯率壮士,至司马师军营前,鼓噪杀入,司马师本善行军,自有预备,当即传令坚守营门,不准妄动。

    nbsp将士虽遵令守住,怎奈营外的喧声,愈响愈震,司马师病卧帐中,惊愤交并,一时间急得眼睛突出,痛不可耐,但又未便呻吟,勉强镇定下来,牙齿紧紧咬住被子都咬破了,好不容易挨到黎明,军营尚未沦陷。

    nbsp那文鸯专等待父至,两路进攻,哪知文钦竟然不到,日已高升,只得引兵退去。行未里许,后面来了许多追兵,统将乃是司马班,文鸯匹马单枪,回头杀入,无人敢挡,纷纷倒退,文鸯乃复去。

    nbsp司马班又麾兵追杀文鸯,文鸯返战六七次,杀死司马班士兵六七百名,司马班不敢再进,文鸯乃徐徐引还。途次始遇见乃父,问明情由,原来是夜间迷失道道,不得已觅路归来,文鸯很是叹惜。父不及子,奈何?

    nbsp及返回抵达项城,毋丘俭已经遁去。原来吴国丞相孙峻,听闻毋丘俭出兵逾淮,料知扬州空虚,于是趁机进攻寿春。再加诸葛诞亦出安风津,向寿春进发,毋丘俭闻得此信,慌忙走还。

    nbsp文钦父子孤军无继,也只得弃了项城,奔回寿春。背后忽有一人追呼道:“文刺史何不暂留数日,乃如此急走呢?”

    nbsp文钦回顾来骑,乃是尹大目,便骂他负曹爽旧恩,助司马师为逆,大目尚欲有言,文钦竟弯弓欲射,大目且却且语道:“罢了罢了!幸各努力!”说毕即返。

    nbsp其实大目是有心曹氏,来报司马师眼病发作,眼目突出,过来教他留守项城,静心待变;偏文钦闻言不悟,竟致大目白走一遭。心粗胆怯,怎能成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至行近寿春,闻得城中已溃,无家可归,没奈何投降孙峻去了。

    nbsp毋丘俭遁出项城,意欲南归,被胡遵截杀一阵,部兵四散,乃北走慎县,随身已无一卒,独至水草中暂憩,适为安风津民张属所见,把他射死,献首级军前。

    nbsp毋丘俭之子毋甸未曾随父,逃往新安,终被捕诛。尚有毋甸子弟数人,亦奔投吴军。

    nbsp吴军方至橐皋,诸葛诞已入寿春,孙峻料已无及,也即引还。司马师已平定淮南,即令诞都督扬州,自率大军还都。甫抵许昌,目痛愈剧,一经朦胧,便见夏侯玄和李丰、张缉等人,立在面前,自知性命不保,不能至洛,可巧司马昭前来省疾,便即嘱咐后事,语尚未毕,眼中一声怪响,生病的眼球直接掉了出来,鲜血直流,顿致毙命。时年四十八岁。

    nbsp司马昭取得乃兄司马师的印绶,即总督人马,上表讣闻。魏主曹髦令司马昭留屯许昌,援应内外。

    nbsp司马昭询诸中书侍郎钟会,钟会劝司马昭回驻洛南,司马昭不待朝命,便即引归。魏主曹髦无可奈何,只得使司马昭继承兄长职位,嗣是大权复归司马昭有了。也可谓兄终弟及了。

    nbsp且说蜀将姜维,探知司马师已死,复议乘机讨伐魏国,大将军张翼,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劝姜维守险自固,为休养计。

    nbsp姜维不肯依从建议,竟请准朝命,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率领士兵数万人,进兵枹罕。

    nbsp当时魏国征西将军郭淮已殁,由雍州刺史陈泰升任,新刺史姓王名经,轻率寡谋,引兵出拒,两军会战洮西。

    nbsp姜维令夏侯霸绕出王经身后,前后夹攻,王经军队大败,丧师无算,乃退保狄道城。

    nbsp姜维欲进攻狄道,张翼又谏阻道:“大功已立,可止则止;若再行进兵,恐如画蛇添足,将隳前功。”

    nbsp姜维反恨他阻挠,驱军径进,魏征西将军陈泰,夤夜前往援助,就在狄道城东南山上,鸣鼓举烽,张皇声势;再加兖州刺史邓艾,也受了朝旨,迁官为安西将军,领兵来助陈泰,姜维闻两路兵到,急忙收兵退驻钟堤。四次无功。

    nbsp陈泰与邓艾相会,置酒谈兵,将佐毕集,俱谓蜀兵却退,未敢再来。

    nbsp邓艾独笑说道:“洮西方败,彼必思乘胜再举,是一当来攻;彼屯兵汉中,容易出发,且知我将易兵新,更思乘隙,是二当来攻;彼用船行,我从陆行,我劳彼逸,是三当来攻;狄道陇西南安祁山,皆为边境,我须四处把守,彼得一路直进,是四当来攻;彼出南安陇西,可资羌谷,若出祁山,可就食陇麦,是五当来攻;我料他不出一年,就要前来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nbsp将佐始佩服邓艾深谋远虑,交口称善。邓艾往屯祁山,逐日练兵,专待敌至。

    nbsp越年魏主曹髦改元甘露,就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延熙十九年,蜀将姜维,进位大将军,又自钟堤出兵,北向祁山,途中探得祁山有备,于是改趋南安。

    nbsp偏偏为邓艾所料,引兵前往占据武城山,截住蜀兵的去路,山势险峻,蜀兵连攻不克,姜维又欲移攻上邽,檄令镇西大将军胡济会师,就留夏侯霸屯武城山,自率部众,连夜渡渭,潜向上邽进发。走至天明,见两面山路崎岖,不便驰骤,正在疑虑,前驱已返报道:“此处名为段谷,谷后旗帜飘扬,恐有伏兵。”

    nbsp姜维脸色立变,说道:“段谷名称未佳,不如退师。”遂掉头回走,不料邓艾却挥兵杀来,兜头拦住,蜀兵已经心慌,更加道途逼窄,不能成列,被邓艾军队一阵截击,杀得七零八落。

    nbsp姜维还盼望胡济能过来救援,哪知等待许久不至,只好向前冲突,邓艾却纵兵兜围,不令窜逸,姜维士兵越战越少,幸亏夏侯霸前来救应,才得拔出危险,姜维奔回汉中。这番姜维败回,丧失甚多,实皆被邓艾占了先着,处处设防,所以姜维有此败。第五次又失败了。嗣是蜀人怨恨姜维,姜维亦上表自贬,降为后将军,仍行大将军事。

    nbsp过了一年,魏扬州都督诸葛诞,又起兵讨伐司马昭,于是吴蜀两国,亦各东西出兵。有诗叹道:

    nbsp阵云扰扰起神州,未壹舆图战不休;

    nbsp汉土三分数十载,可怜尸血满江流。

    nbsp欲知诸葛诞何故讨伐司马昭,且看下节分解。

    nbsp有曹操废伏后,又有司马师废张后。曹操废后而止,至废帝一事,留待其子曹丕;而司马师独以一身兼之,既废张后,复废魏主曹芳,乱贼效尤,比前为甚。无怪后来之事愈出愈凶。然使前无曹操父子,后亦必无司马师兄弟;天鉴不远,加倍相偿,世人欲为子孙计,亦何勿稍留一些余地?毋丘俭等之讨伐司马师,史笔曾嘉予,然而才不逮志,终致覆灭。毋丘俭子甸知讨贼之义,而不能为父先驱,坐致赤族;文钦有子,似胜毋丘,然而子有勇而父却无智谋,焉能成事?

    喜欢。

第622章 擅权行废立,失策致败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