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削藩之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nbsp削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博弈,可以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nbsp汉武帝的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却不适合此刻的大唐。
nbsp先帝登基后,也曾试图武力削藩,但引发“泾原兵变”被迫妥协。
nbsp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弱化地方兵员,让武将调职频繁,虽基本消除武将割据的隐患,但导致宋朝军事积弱。
nbsp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削藩的手段过于激进,引发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失败了。
nbsp只有康熙帝平定三藩成功了。
nbsp他对付最强藩王吴三桂的策略或许值得参考。
nbsp“所以呢?你是主站还是主和?”李纯立刻追问。
nbsp刘绰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陛下,太子殿下,李锜此举,看似猖狂,实则是心虚胆怯之下,狗急跳墙之举。”
nbsp“哦?此言怎讲?”
nbsp“李锜为何选择此时发难?”刘绰分析道,“其一,朝廷收回盐铁转运权,断其最大财源;其二,海贸之策若成,将进一步削弱其掌控东南利权的地位;其三,他的长子李师暴死长安,丧子之痛,无论真相如何,他都必须表态。否则,今后还怎么御下?他自知称帝不得人心,只想煽动部下、裹挟民意,逼迫朝廷让步,保住他在浙西的独立王国。这才想了个“清君侧”的口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众人点头,觉得此言有理。
nbsp李锜确实更像是讹诈,而非真要立刻挥师西进。
nbsp削藩的新政颁布了才几个月而已,他若早就做了造反的准备,绝不会将李师放在长安这么久。
nbsp“既如此,我们便不能遂了他的意,立刻调兵镇压,那样正中其下怀,给了他‘自卫反击的借口。”刘绰话锋一转,“但我们更不能让步!藩镇割据之祸,始于姑息。今日对李锜让步,明日淮西、河北诸镇便会群起效仿,朝廷将威信扫地!”
nbsp“那该如何是好?”韦执谊焦急道。
nbsp刘绰眼中慧芒一闪,缓缓吐出八字真言:“明示恩信,暗促其乱。”
nbsp“详细说来!”皇帝李诵似乎被注入了些许力气,催促道。
nbsp“臣这个削藩之策可分三步走:拖、拆、伐。”
nbsp刘绰成竹在胸,条分缕析:
nbsp“第一步,拖!缓其心,骄其志。”
nbsp“陛下可立刻下旨,对李师之死表示‘痛心疾首,严词斥责京兆府治安不力,限期缉拿‘真凶,话尽可说得漂亮。同时,派出钦差大使,携带重礼,前往润州‘宣慰,除镇海节度使之位外再虚加荣衔,极尽安抚之能事。”
nbsp“这……这不是示弱吗?”王伾失声道。
nbsp“非是示弱,乃是缓兵之计!”刘绰解释道,“李锜见朝廷如此‘软弱,必生骄矜之心,认为朝廷怕了他,从而放松警惕。他的部下见其如此非但无过,反而有赏,争权夺利之心便会滋生。我们争取到的时间,可用来做两件事:其一,巡查漕运,加速市舶司建设,开辟海贸,由内而外切断浙西财路;其二,密令周边忠於朝廷的藩镇(如淮南、宣歙)及神策军,暗中集结,演练兵马,储备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nbsp王叔文眼中精光一闪,已然明白:“以退为进,骄兵之计!妙!”
nbsp“第二步,拆!析其势,散其党。”
nbsp“加封淮西吴少诚,让他跟李锜相互猜忌。同时,李锜麾下,也绝非铁板一块。长子李师一死,其余诸子及其弟、麾下大将、地方刺史,难道都甘愿随他造反,株连九族?陛下可密旨钦差,或另派能言善辩之心腹,携带空白告身及金银财帛,暗中联络浙西内部非李锜死忠的将领、官员。许以高官厚禄,策反他们!尤其要利用好李锜诸子之间的矛盾。听闻其幼子得宠,其他儿子岂能心无怨怼?此乃‘分化瓦解,釜底抽薪之策!”
nbsp杜佑抚须点头:“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善!”
nbsp“第三步,伐!待其衅,雷霆击。”
nbsp“李锜在地方横征暴敛,民愤不小。一旦其内部出现混乱,或他按捺不住率先做出更过激之举,比如攻击邻近州县,便是朝廷‘师出有名、雷霆万钧之时!届时,以精锐之师,联合已策反的浙西内部力量,里应外合,可速战速决,以最小代价平定浙西!”
喜欢。
第404章 削藩之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