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烧锅千年烟火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第六十九回 拓开山西之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在这儿,商贾大显身手,顾客有求必应,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取决于银钱。孙伟和孙师爷穿行市面,不时看到交易争论、讨价还价的情况。有一家当铺前,一位衣着光鲜的少年,拿着一支玉如意,同当铺档手争执不休,那玉如意翠绿如叶色,属上等的和田玉,当铺给他一张五千两的银票,少年忙不迭钻进一家赌翻本”

    孙伟却注意到当铺付经人的银票,是山西"隆裕"钱庄票。此后,他又陆续看到不少银票,都是山西票。

    孙师爷,你们市面上可否用“福振堂的票”?

    "不用",孙师爷道,"此地商家有约,只收山西票,其余都不用”

    果然滴水不漏外人田。孙伟方才省悟李继昌的苦衷。贵总督大人,亦不能干预商家行规。

    忽然远处飘来一阵香味,引得孙伟食指大动,不由得咽一口唾沫。走近一看,铺面一面招贴,浓墨大书:杨记名食羊肉泡馍。

    "孙先生,若不嫌鄙陋,可否尝尝西安名吃?"孙师爷邀道"随乡入俗,有何不可?"

    两人举步入店,捡了一处坐定。

    伙计端上一个托盘,两个斗大海碗,几只白面烙饼。

    孙伟望着大海碗,不知所措。

    孙师爷替他将烙饼撕碎,装了半海碗。

    有两位伙计抬着一砂锅滚沸的油汤,用勺子舀汤浇于大海碗中,只听嘶嘶作响,热气升腾,一会儿功夫,烙饼泡涨,满满一大海碗。

    羊肉汤香味浓郁,引人垂涎。孙伟用汤匙慢慢舀食,听见身边传来呼哧呼哧声。扭头一看,不禁愕然,见一位十五六岁姑娘,双手捧着比脑袋大许多的海碗,高举过头,大口吞咽有声。

    孙伟不禁哑然失笑,杭州地方,食具多小碟小碗,精致玲珑,食者默然无声,以示文雅。好个西安姑娘,旁若无人,不拘礼节,豪爽犷放,质朴可爱。

    孙伟受此感亦不顾许多,把头埋进海碗里,大喝大吃,无不痛快。

    游过碑林、大雁塔,两人来到曲江边休憩。

    曲江是西安名胜,为一池碧水,周长八里左右,南邻紫去楼、芙蓉苑,西傍杏园、慈恩寺。池水澄碧明净,烟柳画桥,花团锦簇,与杭州西湖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小许多。池边游人如织,高车驷马,彩幄翠畴,宛如五彩霞云,把曲江装点得富丽华贵。

    池中绿水涟漪,彩舟荡漾,往来穿梭。

    有一只画舫慢慢驶近池边,忽然有人高声叫道:

    "孙师爷,别来无恙!"

    孙师爷急眼看去,见是同窗友夏林焘。此君出身商贾世家,屡屡科试不第,绝了仕进念头,专心经商,已是西安商贾巨头。

    孙师爷拱手为礼道:

    "夏仁兄好兴致,不在店铺做账,却来曲江风雅。"

    "孙师爷,多日不见,请上船小酌一杯。"

    "我正陪孙先生游玩,失陪了。"

    夏林焘惊问道:

    "哪位孙先生?可是山海关孙老大烧锅东家?"

    孙伟拱手道:

    "敝人正是。"

    夏林焘喜道:

    "孙东家大名鼎鼎,商界谁人不知,夏某景仰万分,不想今日幸会,快请上船同游。"

    孙伟推辞不过,和孙师爷上了画舫。见舫中设有一桌,摆着酒菜,四周坐着几位客人,经夏林焘一一引见,都是商场中人,颇有名声。

    孙伟拱手为礼,笑道:

    "原来高朋满坐,群贤毕集,孙某有幸见到诸位同行,真是有缘。"

    座中有位盐商道:

    "孙先生不单经商,且是李总督好友,我等至为钦佩,当尊为商界之长,坐在上席。"

    众人都赞同,孙伟推让一阵,只好坐了上首。

    众人边吃边谈,无非商市行情之类。

    夏林焘发问道:

    "孙先生,听说洋人在上海开设许多家银行,甚么'汇丰'、'花旗'、'法兰西'之类,夺中国钱庄生意,甚是可恶,孙先生以为如何?"

    孙伟欠欠身子道:

    "洋人到中国办银行,本来为了赚钱,同我们开钱庄是一样的。但洋人办银行,有他们政府撑腰,后盾坚强,不担风险,且银行之间,互相汇兑支持。不像我们,银票区分太细,南方的银票,到了北方便不易流通,看似各据一方,其实自损利益,造成诸多不便。"

    "依孙先生之见,南北钱庄应联为一气,才能抵制洋人银行?"

    说话者满口山西腔,正是山西钱庄老板金长青。

    "金掌柜,我国钱庄各自为政,正好给洋人银行可乘之机,不少大生意,我们无力承接,洋人却可做。譬如朝庭向洋人借银千万两之多,如此巨额银子,金掌柜不敢出借,只好眼睁睁让外国银行大获利息,殊为惋惜。"

第69章 第六十九回 拓开山西之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