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大周太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6章 三年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先回去吧。盯紧了官场上的一举一动,不要怕花银子,有情况立马向我汇报。”

    “是。”

    在几年的持续购粮中,刘氏确实囤下了大量的粮食,山东存放的只是一小部分。剩下的近百万余石的粮食存于莱州府的青岛县、辽东的复州、盖州等地。

    辽东在崔少游、陈川平、丁堇禾等人数年的经营下,依靠着北疆特产,已经成为刘氏的第二大财源。

    骆马湖市集自建成后,源源不断的为山东提供着两淮私盐,为刘氏创下了海量的收益。

    而铁岭、开原一带的后金残部,在吴俊部的持续打击下,朝着漠北蒙古方向逃遁。

    崇祯二年末,吴俊不仅收回了被后金占领的区域,还占领了后金原有领土。朝廷因此册封其为定辽伯,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一副大力拉拢的样子。

    至于蒸汽机,工匠们在研制一年后,终于制成了大一号的蒸汽机。但由于体积大、煤耗高、响动大,并未用于实践,故而命令继续工匠改进。

    赵星尘走后不久,董映雪便气呼呼的走了过来。

    “刘卓,你什么时候与莹妹妹打赌的?赌约竟然与你我的约定一样?你是不是早就计划好了?”董映雪怒气冲冲的看向刘卓,想要刘卓给自己一个解释。

    “不过是赌约内容一致,至于这般大惊小怪吗?”刘卓漫不经心道,自顾自的摆弄着手上的物件。

    “大惊小怪?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事,你什么态度?”董映雪环视了一下四周,见周围无人,方才怒喝道。

    “你可别无理取闹啊。当时你是自愿与我打赌的,我可没有任何的逼迫,你可别输不起。”刘卓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输不起,我就输不起了,你能拿我怎么样?”

    此时的董映雪表现出一副蛮横不讲理的样子,令刘卓大为头疼。

    见状,刘卓不禁开始好言相劝。

    “娘子误会了,与若莹打赌是为夫的无奈之举。只因其无意中听到了我要对洛阳的福王下手,而我一时间无法哄劝好她,所以才有了三年之约,以慰其心。”

    “与娘子、岳父大人打赌,一方面是想让你们安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你们看到朝廷的无能与腐朽。”

    “如今已是崇祯五年二月,陕西境内的乱匪依旧猖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减弱,随着灾情的扩大,全国必定民乱四起。”刘卓紧握董映雪的玉手,一脸真诚的向其解释,希望她能理解。

    “你私下里都做了什么?你我相处十多年,为什么我对你的动作丝毫没有察觉?”董映雪皱眉道。

    “也没做什么啊,不过就是挣了些银子,存了些粮食而已。”刘卓认真道。

    “旁人造反都是暗下招兵买马,打造兵刃利器,为何你的所为让我看不太懂?”董映雪有些疑惑不解。

    “有些事,娘子只是没有注意到而已。”

    “我记得娘子问过我为何要购置章丘、济阳、齐河等县的田产?那是因为济南城附近的田产全部被我高价购入了。”

    “为了安置更多的军属、流民,我不得不在府城周边购置田产。只不过,这些做的隐蔽了些,几乎少有人察觉。”

    “虽然做的隐蔽,但济南府人口、户数增加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打消某些官员的疑虑,我甚至买通了县令、以及济南知府的副手与通判等官员。”

    “崇祯三年的时候,齐河、章丘、利津等地出现盗匪,那都是我的安排,不过是为了让各地庄子中的青壮可以在农闲时训练。”

    “此外,数年之前,有几个登州府的百姓私下找过卫道,称京师锦衣卫在打听我的过往。从那时起,我就明白深宫中的那位陛下还在惦记着我,所以就加快了在各地的布局。”刘卓一脸认真的向董映雪诉说这年的布置。

    “怪不得商行的货物被打劫时,你是一点都不着急,原来都是你的安排,害得我白操心。”董映雪恍然大悟。

    “为夫做的确实有些欠妥当,还请娘子不要在意。”

    “哎,与夫君相伴十多年,不曾想夫君竟然瞒着妾身做了这么多。”

    “不管为夫瞒着你做了什么?为夫始终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只不过为夫所谋甚大,少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胜算。你若因此不肯原谅为夫,为夫也能理解。只是为夫希望你为了刘董两家、以及众人保守秘密。”

    “如此说来,夫君这些年不曾前往辽东,甚至极少过问辽东的吴俊部,并与吴俊等人刻意疏远,也是故意为之了?”董映雪直到今日方才发现刘卓隐藏的太深了。

    “我刘家这些年的发展太快了,经商所获取的收益令无数人眼红。若是再与军队保持密切联系,难免会令某些人忌惮。所以,在明面上保持与吴俊等人的疏远还是必要的。”

    “当然了,我还是私下会通过卫道建立的情报网给吴俊等人去信。毕竟,吴俊手下的数万人可是我花费无数心血铸就的。仅因为朝臣的猜疑就放弃,智者不为啊。”刘卓颇为自得向董映雪解释。

    刘卓并非没有想过在朝中找上个靠山,实在是崇祯朝的阁臣更换的过于频繁,能在阁臣上干满一年、两年的都不多见。

第296章 三年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