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末起义恩仇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8章 彝兵以逸待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常言云:“穷则战术游击,富则火力压制”,于绝对之实力前,诸般阴谋诡计皆属枉然。此语于此际得以尽致呈现,当下局势正如此般。

    此时之第三军与第四军,每军皆拥七八万之众兵力,气势浩荡,气势磅礴。

    而其所对之目标,仅区区安康与商州而已,安康、商州二府相加,民众尚不足三十万,遑论驻军,以如此强盛之军力攻此二小城池,实如探囊取物般易如反掌。

    安康城内之状况,更令人慨叹不已,此间驻军及衙役、团练等,甚至未起抵抗之念,便纷纷择降。

    盖因其深知双方实力悬殊过甚,面对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之大军压境,任何抵抗皆不过是以卵击石耳。

    商州之情亦复如是。面高于自身十倍有余之兵力,试问当如何战斗?岂真欲凭一股蛮力以头颅硬怼乎?显然此非明智之举。

    然于诸守军而言,此等行为实难简单谓之叛变。

    于其心中,此实乃对满人统治之反抗,乃一场伟大之革命行动。

    毕竟长久以来,满人统治者对汉人施行诸多不平等之政策与压迫,致民众困苦不堪。

    而今终迎推翻其统治之机,孰愿徒然送死乎?

    即安康与商州之二位知府大人,亦作如是想。

    彼二人几于同时觉悟,若继续负隅顽抗,非但城池必陷,恐自身身家性命亦难保矣。

    于是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决定放弃抵抗,并向革命军投降。

    不仅如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性命及部分财产,他们还主动将自己大半的家财拱手相让给革命军。

    毕竟,有钱固然重要,但倘若没了性命,再多的钱财又有何用呢?

    纳龙和李德邦是懵的,他们两个军就这样拿下两府之地了。

    随后两人稍微一合计,李德邦遂命第七师师长苏生杰与第九师师长梁成富镇守潼关。

    反正只要守住潼关这一地区,清军想要西进,还得渡过黄河。

    所以李德邦亲率两个师,继而联合第四军四个师,总计六个师十万雄兵,挥师南下,进击巴中地区。

    十万雄兵实非少数,须知整个川省全部兵马总共不过三万。

    成都一万作为增援或机动兵力,巴中一万主要用于防备马岱,宜宾五千,乐山五千主要防御云省杜武秀,此乃川省此时可动用之全部兵力。

    若非杜武秀内部生变,此时恐已北上,然杜武秀此刻正与昔日好友马如龙激战正酣。

    须言此山脉着实难行,幸而前人开辟诸多小径,方勉强可供大军通行。

    赫连池之第十五步兵师,乃此次之先锋。

    赫连池端坐马背,凝视前方蜿蜒崎岖之山路,眉头紧蹙。

    虽有小径可供行军,然此十万兵马绵延数里,辎重甚多,行进速度甚为缓慢。

    山间小路狭窄湿滑,诸多士兵滑倒摔伤,马匹亦常失蹄。

    且愈往山中深入,天气愈发变幻无常,适才尚晴空万里,转瞬即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而下。道路须臾间泥泞不堪,车辆深陷其中,士兵们只得冒雨推车前行。

    粮草运输尤为艰难,运粮之骡马累得气喘吁吁,部分路段唯有人力搬运粮食方可。

    水源也是个大问题,山溪水流湍急,取

第178章 彝兵以逸待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