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村民向你分享了聚变科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张朔进校尉!张辽进都尉!这钱没白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杀心的敌人。

    这些人看他们两个表情有异,想来是因为别的事情。

    被人引进刺史府,张朔看到了刺史张懿和一个宣旨的小黄门。

    张朔连忙和张辽拜见刺史和小黄门,这时期接圣旨还不需要下跪,甚至圣旨都不叫圣旨,就是诏令。

    第一个叫这种皇帝诏令为圣旨的,是蔡(cai)邕,现在这种说法还没流传开呢。

    小黄门昨天就到了,已经宣了一遍圣旨了,今天也懒得那么繁琐了。

    直接打开圣旨道

    “制诏御史:自古天道,赏功罚罪,必考乎人才。

    近闻雁门郡吏张朔,力挽狂澜,救并州万民于水火,斩首鲜卑两千,孤嘉其勇猛,特进雁门郡吏张朔为雁门校尉,辖3000兵马。

    又雁门郡吏张辽,骁勇善战,弓马娴熟,随弟张朔斩首鲜卑两千,孤亦嘉其勇力,特进雁门郡吏张辽为雁门都尉,辖1000兵马。

    钦此。”

    和正常电视剧里常见的奉天承运那一套不同,这时候都没圣旨一说,因此汉朝圣旨的开头,也不是奉天承运,而是制诏御史四个字。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说的诏令让御史来写。

    俗话说得好,君无戏言。

    在西汉初年把皇帝说的话变成诏书和圣旨的朝廷官员主要是御史,“制诏御史”的意思就是该诏书或圣旨已经交由御史完成了。

    正因如此,西汉皇帝的诏书和圣旨的开头基本都是“制诏御史”,以表明该诏书或圣旨已经是走完正规流程的正式文件,具有“君无戏言”的最高效力。

    汉武帝之后,御史掌管文书的权力被转移到了尚书台,御史基本上变成了监察官员,但“制诏御史”还是保留了下来。

    张朔和张辽在听完旨意后,还得恭恭敬敬的去接这个圣旨,不过确实不需要下跪。

    但很多卷王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也会下跪,甚至带着全家人一起下跪表达对皇帝的感激和恭敬。

    你卷我卷大家卷,最后就成了电视剧里常见的那样,见到圣旨就下跪。

    至此,张朔也明白为啥外面那些人看他表情不对劲了。

    汉代军官升迁是从都尉开始,而后校尉、再中郎将,最后是将军。

    张朔直接跳过了都尉这个环节,上来就是校尉。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汉末军职乱七八糟的,后面丁原都当并州刺史了,却还获封了一个骑都尉的职位。

    只能说校尉、都尉这就是个军职,就像是现在当兵不管你的军衔多大,你不管事,手下没兵,那军衔纯粹就是好看。

    也就是说正常封赏给你个校尉职位没用,得看诏书上有没有写具体能让你带多少兵。

    张朔这份诏书明白写了张朔可以带3000兵马,张辽可以带1000兵马,这份量就大了!

    从现在开始,张朔再带兵就不算是违法了,而且天高皇帝远的,皇帝允许你带兵了,只要你有钱,带多少兵都行,只要别让皇帝知道。

    出门的时候永远就4000人,回到家一看10万大军,但都在田间地头干活。

    别问,问就是农民,谁能管你?

    有兵权在手,张朔现在甚至能和一郡太守平起平坐,毕竟大家现在都秩比两千石,俸禄是一样的。

    张朔嘴角上扬,这钱还真没白给啊!喜欢三国:村民向你分享了聚变科技请大家收藏:

第48章 张朔进校尉!张辽进都尉!这钱没白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