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兴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4章 三辅大喜天下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此刻,司空马日磾脸上的笑容灿烂得怎么都遮掩不住,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满是喜悦的眼神,无不显示出他内心的欢喜。

    三辅的大胜,他的功劳很大,无论是安定三辅的豪族,以及招降马腾。

    为了招降马腾,他可是私底下去信,许诺将马腾一族归入到他马家的宗族之中。

    收马腾为义子。

    而且嫁给天子的是马贵人,也不是皇甫贵人......

    司徒卢植则面色严肃,微微皱着眉头,双手背在身后,深思着后面的事情。

    少府唐瑁微微动容,笑着问道:“三辅大定?那要恭喜陛下,恭喜司空,恭喜尚书了。”

    尚书令贾诩也在列,他微微笑着回应,和谁都很熟,又和谁都不熟的样子。

    谒者仆射荀彧、侍中蔡邕等人也都在列。

    这些日子,天子刘辩把上午的办公地点,从宣室搬到了尚书台的内阁之中,下午的时候才会在宣室里办公。

    他年岁不大,深知想把权力抓在手中,就必须参与很多事情的定夺,躲在幕后推出代理人的那一套,在现在并不合适。

    而东汉末年的权力基础,就在这尚书台之中。

    所以,把尚书台抓在手中,让这些尚书们清楚权力的来源,才是他刘辩需要做的。

    在后世,尚书台会逐步发展成为三省六部的中六部,深刻影响中华大地数千年。

    现在刘辩的想法,就是慢慢把六曹尚书推出来,而不再作为各个大佬的代理人。

    人心太多,不好管理。

    他现在把办公地点设在尚书台的内阁,就是给大家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后面国家大事,基本都决于内阁之中。

    如此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可以趁机推出内阁制度。

    刘辩的想法,就是参考明清朝和后世,进行整体层面的设计和改革,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专制的问题。

    或者说,解决皇权总是受到冲击,皇帝本人总是受到生命威胁的问题。

    这种情况,即便到了唐朝,也都存在。

    门阀世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绝对不是所有原因。

    刘辩从来不信黄巢终结了门阀士族,才有了宋朝,乃至后面普通人上位的机会。

    换句话说,宋明和清,又是什么可以值得夸赞的东西呢?

    当然,最起码,明朝的士大夫再怎么蹦跶,都达不到威胁皇帝的地步。

    不像东汉这边,外戚也好,权臣也好,士大夫也好,只要达到一定的势力,就可以替代皇权,他们甚至可以操纵皇位的更迭。

    而当皇权威胁到他们后,他们又可以用物理的方式,解决皇帝。

    好的国家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分权。

    刘辩的想法,就是把尚书台的六曹拆分出去,变成六部。

    而把三公和尚书令等放到内阁里面。

    内阁负责决策,六部负责具体事务。

    在内阁和六部之外,要加大御史中丞的权力,加大御史中丞的同时,权力也要拆,司法和立法分开。

    至于议会,刘辩的想法还不是很清晰,他一方面想把这方面分出去,一方面又想把皇权改组为议会而存在。

    但这个没有参照物,所以,他在熟悉政务的过程中,也在累积经验。

    优势就是,他还年轻,如今要做好的事情,那就是好好活着,别被人投毒了。

    一时壶寿过来,把三辅的战绩汇报好之后,刘辩看向司空马日磾和尚书令贾诩,笑道:“马公,贾卿,辛苦了。”

    马日磾连忙躬身,脸上满是惶恐之色,说道:“陛下此言,老臣惶恐。”

    三辅是一盘大棋,真正的操盘手是刘辩,但马日磾也好,贾诩也好,同时也是其中重要的僚机和根本。

    只有彻底拉拢了马家和皇甫家,才能彻底收拢住三辅豪族的心。

    这代表一个风向和习惯。

    即便到了民国也是如此,地域之间的抱团意识太强。

    “内阁之中,诸位议一议,三辅的善后事宜,各位将官的功勋,以及下一步的动作,我觉得引马腾和韩遂出武关去进攻南阳的袁术,是一个好的建议。”

    刘辩善意地引导着,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

    “陛下,韩遂马腾乃是叛军,其中多胡羌,其战力虽好,进攻袁术也能两败俱伤。

    但胡羌之辈,其人生于苦寒之地,若见南阳之繁华,必然军纪败坏,进而影响陛下的口碑。”

    出乎意料的是,贾诩第一个反对了这个建议。

    他微微皱着眉头,眼神中满是忧虑。

    这便是贾诩的自保策略,韩遂和马腾再立功,他虽然能分润一点,但是也没多少。

    远不如天子的看重。

    而一旦最后军纪败坏了,他话也说在前面了。

    对于贾诩的小心思,刘辩心知肚明。

    当下并未有任何的不悦,反而一副鼓励的样子,道:“诸位,我这个叫抛砖引玉,大家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好好的议议。”

    闻言,内阁之中,各人都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刘辩则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聆听着每个人的说话,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微微皱眉,从中推断这个人的能力以及性格。

第294章 三辅大喜天下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