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一根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4章 十恶之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诩是你亲生的吗?”柳仲郢疑惑问道。

    “是民妇十月怀胎亲生。”刘氏呜咽道。

    柳仲郢听后当即勃然大怒,气得将案牍上的茶盏摔到地上。

    “简直畜生。”

    柳门诗书礼教传家,奉行“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思想,柳仲郢心中的“三纲五常”庄严不容侵犯,他受不得别人枉顾纲常礼法,更何况是殴打生母这种忤逆行径?

    大唐律法本就是体现儒家法律的思想原则,主张以礼制法。

    唐太宗本人明确指出“失礼之禁,着在刑书”,他要求把一切违背礼教的行为写进法典。

    《唐律疏议》中涉及到“孝”的条款有58条,分布在名例律、职制律、户婚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中,约占全部条款的11%左右。

    大唐律法通过这些条款对一些有违礼仪道德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

    比如庶子乱权;比如丧期做媒;比如父母被囚禁期间自己做主婚嫁等,均会受到责罚。

    《唐律疏议》中有:

    “?恶逆”之罪,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不孝”之罪,善事父母曰孝,既有违犯,是名“不孝”。

    “?恶逆”和“不孝”跟“谋反”一样,被列入十恶之罪中。

    大唐律法并不平等,因为里面规定了“亲、故、贤、能、功、贵、勤、宾”享有八议特权,这些人犯了一般罪行,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减轻或免于处罚。

    但是十恶之罪不在减免之列。

    犯十恶罪者皆要处以重刑,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享有赎、免等特权,遇到天子大赦都不准免刑。

    “十恶不赦”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柳仲郢咆哮般询问:“刘诩何在?”

    “在辅兴坊的左神策军大营。”纥干臮答。

    柳仲郢当即懵逼。

    “刘诩是神策军?”

    纥干臮一本正经答道:

    “对,刘诩现今在左神策军中任职校尉。”

    本来纥干臮对这件事也很头疼,可昨晚白敏中去他家中将柳仲郢一顿狠夸,说如今这位京兆尹秉公执法,不畏强权,勇气绝不输当年的薛元赏。

    白敏中告诉他柳仲郢刚刚杖毙了神策军一个即将升任将军的都尉,而他的表侄刘诩仅是校尉,京兆尹处置起来更不在话下。

    纥干臮想了一夜,最终决定带着表妹过来伸冤。

    此刻柳仲郢听到对方又是神策军,表情囧得像是生吃了十根苦瓜。

    他因为杖杀吴有才刚被神策军参过,离开紫宸殿时陛下的警告言犹在耳。

    “这个……刘诩既然是军将,我看还是交给军中处理的好。”

    纥干臮脸色当即沉下来。

    “人人都夸你柳仲郢是老百姓的青天,一心为民做主,今日看来只是以讹传讹。”

    “中书舍人,你也不是百姓啊。”

    “苦主是我表妹,她是百姓啊。你若是畏惧神策军,直言告诉我们好了,我们绝不再登京兆府的大门。”

    柳仲郢怒道:“我刚杖杀一名神策军都尉,怎么畏惧他们?”

    “那你这次为何不敢缉拿刘诩?”纥干臮质问。

    柳仲郢脸色为难回道:

    “这件事我要先行禀告天子,请陛下定夺。”

    “柳

第714章 十恶之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