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胡案始末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中掌握实权的淮西集团首领,淮西集团势力的日益膨胀,圣上对他颇存顾忌,于是在四年,以年高有病为名,让李善长告老还乡,时年五十八岁。
其实,圣上早就有意撤换李善长,还曾经向刘基请教合适人选,刘基说:“善长为元勋旧臣,能调和诸将,不宜骤换。”
圣上道:“善长屡言卿短,卿乃替他说情么?朕将令卿为右相。”
刘基连忙顿首道:“臣实小材,何能任相?”
可能刘基预料到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排挤,故而坚决不肯任相职。
圣上又问:“杨宪何如?”
刘基答道:“宪有相材,无相器。”
圣上又问:“汪广洋如何?”
刘基道:“器量褊浅,比宪不如。”
圣上又问及胡惟庸,刘基连连摇头道:“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且不浅了。”
圣上默然无言,但是后来圣上还是根据李善长的推荐,任用了善于逢迎的胡惟庸。
刘基叹道:“惟庸得志,必为民害。”
胡惟庸得知后,便对刘基忌恨在心,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基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因李善长的提携,胡惟庸于洪武六年,进入中书省,与汪广洋同任右丞相,左丞相空缺。
胡惟庸入相后,他的精明干练很快得到圣上的赏识,这期间,胡惟庸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为妻,结成姻亲,使得他与李善长关系更进一步。
有这样的元老重臣为后盾,胡惟庸更加胆大妄为,加上李善长的旧属们也极力帮助他,胡惟庸可谓如鱼得水,由于他逢迎有术,渐得圣上宠任。
到洪武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独揽丞相之权。
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独揽丞相大权,生杀黜陟,为所欲为,内外诸司所上的奏章,胡惟庸必先取阅,对自己不利的,就隐匿不上报,他任意提拔、处罚官员,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功臣武夫失意者,都奔走于他的门下,送给他的金帛、名马、玩好,不计其数,其中尤以凤阳玉雕为甚。
圣上生于凤阳,深知凤阳玉雕开采劳民伤财,曾一度严令禁采禁雕,大力推广工人匠人开垦辟荒。
可胡惟庸一时间权倾朝野,许多人都看他脸色行事,他喜爱玉雕,纵然是圣旨也无法阻止人们对他的奉承。
大将军徐达对胡惟庸的擅权乱政,深恶痛绝,便把他的劣迹上告知圣上,然而对于异己者,胡惟庸必定会打击报复,之前,因入相问题,胡惟庸就与刘基有过节,恰恰瓯闽间有一片空地名叫谈洋,一向为盐枭占据,刘基奏请设巡检司进行管辖,盐枭不服,反而纠众作乱。
刘基儿子刘琏将实情上奏,没有事先向中书省报告,掌管中书省的胡惟庸认为刘基蔑视他,越加愤怒,于是唆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基,诬称谈洋有王气,刘基想据为己有,用来修墓,应严加惩处。
圣上便对刘基夺俸,刘基忧愤成疾,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大将军徐达把他的劣迹上告圣上的事情后来也被胡惟庸闻知,忌恨在心,企图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
但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
第237章 胡案始末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