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宰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唯我了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辽国使者萧德让犹在京师,逗留许久,仍迟迟得不到宋朝的答复。

    nbsp官家急于让章越拿出最后答案。

    nbsp列席的有王珪,章越,以及新任御前处分军事的李宪。

    nbsp李宪权位提升,令王珪章越有所警觉。这代表官家又要利用李宪来干涉军事了。

    nbsp官家对王珪,章越道:“朕打算先出三百万贯内帑整饬河北军务。”

    nbsp章越和王珪都齐呼官家圣明。

    nbsp官家开始真正重视河北军务了。此刻官家对一旁修起居注的陆佃道:“卿也写得辛苦了,赏碗茶汤下去歇息。”

    nbsp陆佃闻言一愣。

    nbsp陆佃是王安石得意门生,当年云‘以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安石一日。不过新法实行后,他与王安石意见出现分歧,王安石认为对方不是站在新党一边的,所以有所冷落。

    nbsp后来蔡卞出任起居注后,先后数次向章越推荐陆佃这位同门师兄弟。

    nbsp章越觉得陆佃是位可造之才,于是便推举对方为崇政殿说书,如今修起居注。

    nbsp陆佃听说官家要他离开后,当即道:“陛下,此不合乎规矩!”

    nbsp李宪道:“陛下,赐你茶汤你便吃去!”

    nbsp“君臣奏对时必有起居官在旁,此乃祖宗规矩。”陆佃当场顶了回去。

    nbsp李宪闻言大怒,他在西北时也是说一不二,杀伐果断的领军大将,眼下陆佃竟丝毫不买他的帐。

    nbsp章越见此向陆佃递了一个眼色示意对方离开。

    nbsp陆佃这才施礼离开。

    nbsp片刻后官家向章越道:“这里没有多余之人,今时今日,卿给朕交个底,一旦宋辽开战,卿到底有无胜算?”

    nbsp章越看向官家心底想到历史上宋辽党项三国。

    nbsp历史上宣和北伐并非仓促之举,而是宋徽宗早有成算。

    nbsp如果仔细研究宋徽宗一系列决策,在宣和北伐之前也不能完全说没有道理,甚至他本人帝王治术,还是可以的。

    nbsp宋徽宗政和年间就决议联金北伐,在政和七年时就是打算出兵了,但宋徽宗在听从使辽官员的情报后,他们回复说辽国当时虽然被女真打得很惨,但国内上下依旧还是团结,人心稳固,若是北伐恐怕会遭到失败。

    nbsp尽管宋徽宗谋划多年,还是中止了战役。

    nbsp之后一直到了宣和四年,已经过了六七年了,当时辽国已到灭国边缘,五京已经丢了四京了,仅剩一个南京了。

    nbsp天祚帝溜到西京,女真追到了西京,天祚帝只好又跑路。当时南京留守耶律淳,被迫在当地官员拥戴下自立为皇帝,是为北辽。

    nbsp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宋朝还是对北伐举棋不定。

    nbsp朝中也是意见纷纷。当时宋朝有三个选择,一个是联金灭辽,一个是存辽图金,还有一个是静观其变?

    nbsp反复犹豫不决。

    nbsp存辽图金的观点认为,与强女真为邻,孰若与弱契丹乎?

    nbsp辽国使者也警告宋朝,好邻舍朝廷蹙踏了,不知彼恶邻舍也,必悔之。

    nbsp高丽也警告宋朝,不要与女真一起攻打辽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nbsp认为与女真一起灭契丹就是与虎谋皮,应该联合契丹对抗女真。

    nbsp还有一派静观其变。

    nbsp但两条都已经行不通。

    nbsp首先‘静观其变不现实,辽国发生那么大变故,宋朝作为地区大国,不可能一点表示都没有,甚至一点介入措施都没有,坐看事态发生完全置身事外。

    nbsp其次‘存辽图金也不现实,辽国是一直看不起宋朝,认为文人治国,武力太弱。

    nbsp甚至到了辽国五京丢了四京,只剩下南京这亡国局面,仍然对宋朝极傲慢。存辽图金肯定是要辽国肯向宋朝低头的情况下,双方明确宗藩之分,宋朝才肯出兵。

    nbsp所以历史上宣和北伐,宋徽宗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nbsp在大军出征前,宋徽宗给童贯面授机宜称为‘御笔三策。

    nbsp上策是辽国如肯归降大宋,咱们尽还旧邦,这是最好的结果。

    nbsp中策就是预料辽国不愿意的情况下,若耶律淳肯称臣纳款称藩也是可以。

    nbsp下策就是辽国不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

    nbsp宣和北伐就是武力恐吓,要兵不血刃地接收燕云十六州。如果不行,辽国肯称臣也行,咱们就保你国家。再不行咱们也不攻辽,二十万大军逛一圈就回来。

    nbsp换句话说,上策是‘联金灭辽,中策是‘存辽图金,下策是‘静观其变。

    nbsp这个决策肯定是有问题的,也是朝中君臣们意见不一的结果所致。

    nbsp最后的结果是宋朝顷举国之力,让刚刚用三个月平定方腊之乱的童贯,率领最精锐西军,也就是陕西六路的番汉精兵为主力北伐,也有一部分河北兵。

    nbsp前线领兵大将是西军第一名将种师道。

    nbsp当时童贯等宋军将领普遍认为,

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唯我了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