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零四章 秋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当即官家命内侍取出御案上面有三个字条分别是建,凉,申。
nbsp官家道:“朕想来想去,有凉国、建国、申国等号,卿以为如何?”
nbsp章越看了看吕夷简曾封过申国公,历史上的章惇也是,自己选此有夺吕家爵位的嫌疑。
nbsp建国公是自己故地,自己重归本贯之事,也可以被理解为列土封疆。
nbsp凉国公是自己功业立业之地,选此有自伐其功之意。
nbsp所以怎么选都是错的。
nbsp章越最后道:“臣不敢拿主意。”
nbsp官家道:“那便建国公吧!”
nbsp章越心道,是让我三年之后衣锦还乡么?若申国公倒有让自己留京之意。王安石从熙宁二年至熙宁九年,罢相一年,前后七年。而自己执政,但真正宰国从元丰二年始。
nbsp而自己执政七栽,也罢相了一年,当天下两年。
nbsp章越从椅上站起身道:“臣谢过陛下。从古至今君臣际遇从未有臣者。没有陛下的知遇之恩,哪有臣今日之名爵。”
nbsp官家触景生情地道:“你我君臣际遇实属难得。”
nbsp官家搀着章越的臂膀,好一番君臣相得之景。
nbsp……
nbsp辞别官家后,章越回府。
nbsp路上章越忽对彭经义道:“去定力院一趟。”
nbsp彭经义称是,当即马车载着章越至定力院中。
nbsp比起汴京诸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定力院占地颇小,只有几间房舍这般。但定力院在寺庙中颇为特殊,除了少数几日接受百姓香火外,其余时日并不对百姓开放。
nbsp当得知宰相车驾到时,寺内只有两名僧人。
nbsp他们惊慌半响,然后仓促出迎。
nbsp章越对迎接的僧人道:“本相只是随意看看,你们不必打搅。”
nbsp说完章越将上百随从和僧众都在寺外,自己只身一人推门而入。
nbsp这定力院颇为传奇,当年陈桥兵变时,当时杜太后及其夫人王氏等赵匡胤的家眷设斋于定力寺。
nbsp事发后官兵四处搜索赵匡胤的家眷到达定力院时,主僧命赵匡胤一家藏在院中藏经楼中,而对官兵道,都走了,不知所踪。
nbsp官兵不信入寺搜捕,到了藏经阁时看见上面布满蛛丝尘埃,心觉得这里怎么有人,所以离开了。
nbsp否则赵匡胤就要步郭威和柴荣的后尘了。
nbsp章越于定力寺后院看到两幅画像一副是太祖赵匡胤画像,而另一幅则是梁太祖朱温的画像,这两幅画像都是出自画师王霭的手笔。
nbsp章越看了一会两位太祖的御容后,在寺内四处散步,正好在一面白墙上看到了他此行的目的。
nbsp这是两首诗。
nbsp第一首是名为出定力院作。
nbsp江上悠悠不见人,十年尘垢梦中身。
nbsp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
nbsp第二首是题定力院壁
nbsp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nbsp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nbsp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王安石。
nbsp以往王安石每次辞相都住在定力院中,这两首诗都是他困居定力院时所提。
nbsp表面看来第一首诗乃王安石为相时,困而不自由之心情,第二首诗歌似嘲诸葛亮,其实是自嘲。
nbsp章越见此苦笑,这两首诗,初时不解其意,今日时方知各中体会。
nbsp人到了他这个年纪,越来越难被取悦,什么事都不是事,再也没有年轻时患得患失心思,有种恨不得卸下枷锁归隐离去的冲动,但也知道离去后定然后悔又有些舍不得。
nbsp所以好似捆在牢笼之中。
nbsp章越目睹着墙壁自言自语地道:“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nbsp“荆公啊,荆公,你当初拜参知政事口吟此诗,便如我这般心境吗?”
nbsp章越年轻时最喜王安石的‘白头想见江南,而今这几句正合自己心境。
nbsp章越漫步寺院间,偶一抬头见汴京已入深秋。
nbsp秋风吹来,大树随之摇晃,落下无数树叶来。
nbsp章越想到这里,想起方才僧房里正好有半干的笔墨。
nbsp于是他取来添水化开后,在墙壁上提诗道。
nbsp“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nbsp“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nbsp章越看着这首诗长长一叹,旋即转身离去。
喜欢。
一千两百零四章 秋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