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智小农女拐个王爷去耕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章 建族学的难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才一岁多的奶娃娃,还离不得爹娘呢。

    “侄子们才多大啊,就已经上了私塾了?会不会太小了点儿?”之前家里的来信,也都说了几个侄儿侄子的事儿。

    张于氏道:“不小了,再过两三年都能下场了,其余的几个小的也都有三岁了,好歹先学几个字。”

    如今家里也不差这么点儿钱,听说人家那些有钱人家儿,都是在家里请了先生打小开始教的,他们家请不来先生,去私塾里跟着识几个字儿还是成的。

    当然了,如今最主要的就是长孙儿张子涛了,底下的几个刚开始也就是去玩儿一玩儿,识字儿是顺带的。

    张晓知道这里的人都是按照虚岁来的,她那个大侄子已经八岁了,虚了两岁,搁前世那时候还是一个小娃娃,但在现在都算是懂事儿的大孩子了,要知道十六七可就能娶亲生子了。

    由此可见古人之早熟。

    说到这儿,张晓也问,村里人如今都怎么样了?

    在大梁,一个人再富再有权势,都离不开同宗同族的帮衬,就像那些世家一样,不知道分了多少支了,但对外还是一个家族的,旁根交错,想动也难。

    “哎,跟你们兄妹一样儿大的,除了极个别有些天分,又有那想学的心思的,不过也就那一两个,其余的要么是年纪大了,要么是资质愚钝,能识几个字儿就不错了,倒是再小一些的,家家儿都舍得送到私塾去。”张于氏说起这个也是一脸自豪。

    除了自个儿孙子张晓冬已经是个秀才公了之外,再有就是村里头送孩子去读书的人家儿多了,这不正说明了他们张家村如今富裕?

    别提以后嫁闺女娶媳妇儿多受欢迎,光是这么下去,他们村也跟别的村不一样,指不定成了那什么又能耕地又能读书的人家儿了。

    “那是耕读世家,很受人尊重。”张晓说道,许多大家族都是这般发展下来的,起先小,后来日子久了,后辈儿代代都有出息的人才,多年积累下来,就是深厚的底蕴了。

    张于氏笑着道:“还是晓晓你懂得,这还是子涛那皮小子说的,就是咱们清水镇就那么大点儿,人家私塾收的人都有数儿,许多小子想启蒙都找不到私塾了。”

    有些有关系的,要么是托妻子娘家那边儿,要么是托母亲姐妹们娘家那边儿,走了关系把孩子送到别的村儿去上私塾。

    “那咱们怎么不在村里建个族学呢?”想要代代出人才,族学是必不可少的。

    远的不说,至少有了族学,后辈儿们识了字儿,出去找工都是方便的,而且他们村儿在当地也能有些影响力。

    “请不到先生,咱们镇里就那么几个老秀才公,都是自己开的学馆儿。”

    张于氏一个妇道人家都知道这事儿,看来村里人也不是没想过的。

    这都是老村长让了位儿之后,张富贵跟张于氏回来住,他总是来跟张富贵喝点儿小酒唠个嗑说的。

第四百四十章 建族学的难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