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军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75章 燃油车的出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nbsp“平时用轮胎跑公路,到了泥泞地就换成履带,半小时内搞定那种。”

    nbsp伊万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我们之前就在研究模块化设计,正好可以把履带组件做成选装件。不过成本会上去不少……”

    nbsp“成本不是问题。”

    nbsp叶雨泽打断他,“这些特型车本来就不是走量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nbsp“你算算,一台车能让勘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多少,能让牧民少损失多少收入,这账比卖车赚钱更划算。”

    nbsp正说着,亦菲打来了视频电话,镜头里是军垦城刚建成的新能源充电桩基地。

    nbsp“爸,你们战士集团的充电桩太受欢迎了,就是有个问题,牧区太分散,拉线成本太高,好多地方还是覆盖不到。”

    nbsp叶雨泽看向伊万:“听见了吗?这就是第二个方向——移动充电车。”

    nbsp“用燃油车做底盘,装一套小型发电机组,能同时给五辆新能源车充电,续航里程保证在500公里以上,这样就能跑遍牧区了。”

    nbsp伊万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来:“还可以加装光伏板,白天利用太阳能发电,晚上用发电机,更省油。”

    nbsp“不光是充电。”叶雨泽指着窗外远处的棉田:

    nbsp“农忙时收割机经常在田里抛锚,移动充电车还能当应急电源,给维修工具供电,甚至能带动小型脱粒机,一机多用才好。”

    nbsp接下来的三个月,战士汽车集团的研发车间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nbsp伊万带着团队几乎住在了厂里,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冒出来。

    nbsp高原地区发动机供氧不足怎么办?

    nbsp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柴油会结冰怎么解决?

    nbsp边境巡逻车需要加装哪些特殊设备?

    nbsp伊万每周都去车间蹲点,有时还会拉着叶雨泽一起去。

    nbsp叶雨泽虽然不懂汽车技术,但总能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提出建议:

    nbsp“巡逻车的座椅得改改,战士们在车里待十几个小时,腰受不了,得加个可调节的腰托。”

    nbsp“车顶上能不能装个折叠的遮阳棚?夏天在戈壁滩上修车,太阳太毒了。”

    nbsp有一次,一群来自伊犁的牧民特意赶到军垦城,围着nbspprototype(原型车)提意见。

    nbsp一个叫巴图的老牧民摸着车门说:

    nbsp“这门太窄了,我们穿的蒙古袍厚,上下车不方便。”

    nbsp另一个年轻牧民则希望能在车后斗加个固定马鞍的装置。

    nbsp“骑马赶羊时,车能拉着马鞍和行李,省不少力气。”

    nbsp伊万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当天就组织团队修改设计。

    nbsp叶雨泽看着这群皮肤黝黑的牧民围着汽车讨论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家老爷子说过的话:

    nbsp“真正的好东西,是能让人觉得方便、踏实的。”

    nbsp初夏时,第一批特型车终于下线了。

    nbsp十辆改装后的“沙漠之舟”排成一排,有带履带的勘探车,有带冷藏箱的牧民车,还有装着发电机的移动充电车。杨革勇非要第一个试驾。

    nbsp他开着勘探车在戈壁滩上跑了一整天,回来时满脸是灰,却笑得合不拢嘴:

    nbsp“太牛了!刚才陷进沙坑,按一下按钮就自动脱困了,比我当年在撒哈拉用铁锹挖沙子强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欧阳家的老大也来了,带来了西北五省生态农业示范园的采购清单:

    nbsp“我们要订五十辆移动充电车,三十辆牧民专用车,还有二十辆带液压吊臂的工程车,用来搭建光伏板支架。”

    nbsp李林东拿着清单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nbsp“这才只是开始,昨天XZ那边的军区也打电话来,说要定制一批高原巡逻车。”

    nbsp叶雨泽却没那么乐观:“别高兴太早,特型车的售后服务才是关键。这些车跑的地方都偏僻,坏了没地方修可不行。”

    nbsp他早就想好了对策,“我们在军垦城建个培训基地,免费教牧民和边防战士修车,再在每个县城设个备件仓库,保证小问题就地能解决。”

    nbsp伊万补充道:“我们还开发了远程诊断系统,车出了故障,后台能实时看到数据,技术员可以通过视频指导维修,实在解决不了的,我们派直升机送技师过去。”

    nbsp那年秋天,当军垦城的棉花丰收时,战士集团的特型车已经跑遍了西北的戈壁、草原和高原。

    nbsp有牧民拍了视频发到网上,一辆蓝白相间的牧民车停在草原上,车斗里的冷藏箱打开着,里面的牛羊肉还冒着白气,旁边一群人围着车欢呼。

    nbsp视频配的文字是:“从草原到县城,再也不用担心肉坏了,谢谢战士汽车!”

    nbsp部委的领导看到视频后,特意给叶雨泽打了电话:

    nbsp“你们这事儿办得好!不光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下一步考虑往西南山区拓展吗?那边的路况更复杂。”

    nbsp叶雨泽笑着答应下来,挂了电话,看见伊万拿着新的设计图走过来:

    nbsp“叶总,我们想试试氢燃料和燃油混合动力,既能保证续航,又能减少污染,适合在生态保护区用。”

    nbsp窗外,叶万成老爷子正带着几个老农参观刚下线的工程车,夕阳照在他们身上,像一幅温暖的画。

    nbsp叶雨泽突然明白,战士集团的转型,不只是汽车从燃油到特型的改变,更是从“卖产品”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nbsp就像欧阳老爷子说的,真正的长远,不是算计着能多赚多少,而是看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因为这些改变,多收获多少幸福。

    nbsp冬天下雪时,叶雨泽收到了一封来自北疆小学的信,信封上画着一辆卡通版的战士车,里面是孩子们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的:

    nbsp“谢谢叔叔们的车,现在老师能每周开车来给我们上课了,不用再骑马走三天了。”

    nbsp叶雨泽把信贴在汽车集团办公室的墙上,旁边是战士集团最新的规划图,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红点,那是未来要覆盖的地区。

    nbsp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看着这些红点慢慢连成线,再连成面,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nbsp就像窗外的雪,虽然冰冷,却总能孕育出春天的希望。

    nbsp本来这次回来,是想帮帮叶茂,结果却稀里糊涂的参加到车辆改型当中来了。

    nbsp不过也不算不务正业,这些特性车对于叶茂的帮助也同样巨大。

    nbsp?nbsp?来了

    喜欢。

第3075章 燃油车的出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