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重整河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8章 熬冬和分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根据伦敦巨头会议协定要求,德国不允许拥有军队,并且要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支付战争赔款。



    nbsp战争赔款支付的主要方式为德国国家资源或是劳动力。



    nbsp占领期确定下来之后,四巨头在自己的占领区内‘搜刮德国国家资源,包括工业机器,船支、公司,工厂等。



    nbsp用这些东西来作为战争赔款。



    nbsp在中夏西征军主力部队相继回国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控制占领区内的局势,警察部队的规模在一次扩大,并且分散到了南部的各个城市。



    nbsp柏林地区的行政体系建立起来之后,这个体系会向整个占领区蔓延,尽快恢复国家治理能力。



    nbsp在东面。



    nbsp由于此前希特勒发动的波波罗萨计划席卷东欧,兵锋直指莫斯科城下,让克里姆林宫大为惊悚。



    nbsp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斯大林同志决定在东欧地区建立一块战略缓冲地带,而缓冲地带的最前线便是东柏林。



    nbsp因为是战略缓冲地带,不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和完善的民生。



    nbsp毕竟最后都是要被打烂的。



    nbsp布尔什维克人的重建以军队为主。



    nbsp消息传开之后,大量东部地区的人们向西部的中夏和英美占领区逃难。



    nbsp最开始的时候布尔什维克方面还颇不以为意,可是当察觉人口大量流失之后,红军士兵开始在占领区的交界地的拉起了警戒线和铁丝网。



    nbsp用暴力阻止民众向西部地区逃难。



    nbsp这一举动出现之后,合众国与中夏的占领军也在交界地带设立起了检查口。



    nbsp柏林被正式切割成三个部分。



    nbsp这一事件也将欧洲地区势力分成了三个大的主体。



    nbsp第一是以大不列颠和高卢为主,包括部分西欧国家。



    nbsp他们与大西洋彼岸的合众国结成了政治同盟,正在全力的发展战后经济。



    nbsp第二,北波兰、东德以及身后站着的苏埃为一个主体。



    nbsp他们拥有广袤的领土,充足的资源。



    nbsp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与第一个主体隐隐成分庭抗礼之事。



    nbsp最后是南德国、中欧和东欧一众由中夏西征军解放的中小国家,他们自成一体。



    nbsp由于这些国家的战后重建工作开展的比较早,经济和民生有所恢复,目前看来是实力最强,发展最快的一个主体。



    nbsp三方在经济上竞争,在军事上对抗。



    nbsp由于这种局面的出现,联合国对欧洲法西斯战犯的审判以及战争赔偿问题受到了一定限制。



    nbsp基本上是自己抓到的战犯自己审判,自己利用占领区内的整个国家资源充作战争赔偿。



    nbsp由于三方实力差距不大,没有一方能够对另外两方形成碾压之势,这使得三角形呈现出一种稳定形态。



    nbsp各方在忙着发展的同时也在忙着构建防御壁垒,一个国家内部再次出现或蜿蜒或纵横的“国境线”。

第1428章 熬冬和分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