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探华夏之太古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大发展(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慢而悠扬。

    或许这也是中华文化注重厚重和意象的启蒙,包括影响到后世的国画等注重精神而轻形式的思维。

    西方直线思维就完全不同,画画就是写实,越像越好。

    音乐更是如此,记得90年代中期在故宫前举行过一次中西方音乐会。

    西方的演奏家和歌唱家出来都是欢的节奏,浪漫的节奏,而一旦介绍来自中国3000年前的编钟演奏“春江花月夜”什么的,节奏那个叫一个慢!

    但也不妨碍西方人听的如痴如醉还震惊音乐的历史竟然这么久远。

    但是咱们少数民族就跟他们很像了,各种欢各种哦哦的叫喊很对他们味口。

    四、社会团结

    人口原本就翻了一番,再加上不断聚合的十几个族加入,宛丘城已经无法容纳这近3000人的巨大人口了。

    与之齐来的是种族间在合并过程中的各类矛盾。

    成纪人自己觉得高人一等,宛丘族觉得我才是正统,外来人觉得你们看不起我,只要安排各类工作都觉得针对自己,这样下去迟早内乱!

    为了统合人心,本就博大胸怀的伏羲搞了一次全民大会,通过一场极大规模的祭祀形式确定了以后不再以地名为族群划分,而以血脉为统一的民族意识建设。

    谁的血脉呢?凡归于我的族人,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加入的先后,都以华胥夫人为象征,统称“华胥族”。

    “凡我者,承华胥。(只要是我们的族人,都是华胥后代。)”

    本就规模超大的部族,没错,现在开始既不能“村”也不能讲“寨”了,而是正正经经的部落了。

    其文明之盛,教化之全,艺术兴起,战力强大,每一个人都洋溢着对“华胥族”身份的骄傲!

    至此天下太平。

    不得不伏羲敢于舍弃“成纪”这个成纪人千百年荣誉骄傲的“纪者!”称谓,而为了全民发展和全族昌盛而提出的统合概念。

    确实是要有极强的历史观和未来视野,才能在这样的上古环境中提出如此高妙的“政治”手段。

    列位想想,接下来的上下五千年直到今天,是不是都在这样的民族和文化中继续着。

    五、扩建城郭

    宛丘村在容纳原有的一千五百余人时已经捉襟见肘,现在又多增加了一千多人口,即便都同属一族大家没有身份的区别,但居住条件却大相径庭。

    原成纪人和宛丘人挤在略微扩建的村寨中,而归顺来的人口只能围绕村寨搭建建议的居所,为了随时增容后来的加入者,居所制作的极其简易以便于搬动。

    于是一个个我很熟悉但第一次看见实物,像印第安人那样的尖帐篷林林立立在村寨周围。

    这要是住一段时间还行,长此以往肯定不行啊!

    人家毕竟还是回想,噢,你就是口头那么一,咱们都是一家人了,怎么你就能住屋子住在什么都便利又守备安全的村里呢?

    怎么我们就非得只能在帐篷里将就呢?

    感谢您的投票,我很珍惜。

    【作者题外话】:我会努力写好,希望你们会喜欢。

    (

第二十五章 大发展(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