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8章 前方,后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nbsp但某土鳖穿越者表示不服:

    nbsp老子不但要出手,而且还要在冰上走!

    nbsp于是在三九严冬的时候,镇东将军领军出塞的同时,南边的雒阳,姜维也带着人马行走在结了厚冰的大河之上。

    nbsp这些年来,汉军的精锐一直有冬训这个训练项目。

    nbsp当然,雒阳的守军不可能全是精锐。

    nbsp但姜维所领的虎步军,属于关内八军之一,肯定算得上是精锐。

    nbsp毛帽子戴到头上,两边有厚厚的护耳,再戴上厚布口罩,除了眼睛眉毛露在外面,口鼻耳都护了个周全。

    nbsp铁甲肯定是不能穿了,否则的话,穿得这么厚,外面再罩个铁甲,就算能站起来,能不能迈步还是个问题。

    nbsp最多是带了皮甲,好歹能加点防护。

    nbsp过河的将士,有人两眼冷漠,专心赶路。

    nbsp有人却两眼放光,望向前方隐约可见的对岸,全是渴望:

    nbsp“终于要过河了!”

    nbsp旁边专心赶路的队率听到这个话,一口白雾喷了出来,斥声道:

    nbsp“专心行军,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nbsp顿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前方,又忍不住地嘀咕一下:“说不定只是过河拉练呢?”

    nbsp“啊?”

    nbsp身边的士卒是老乡,如今又是同在一个马槽刨食,平日里也颇受队率的照顾。

    nbsp他知道眼前这位队率老乡在军中职位不高,实则已经从军十余载。

    nbsp若非识字跟不上去,恐怕早就能做个校尉什么的。

    nbsp此时听到对方这么一说,他下意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披挂,一应俱全。

    nbsp再看看周围的同僚,枪戟如林。

    nbsp没错啊,一切都是非常标准的阵前准备。

    nbsp而且这个方向,是去对岸吗?

    nbsp对岸是河内吧?

    nbsp河内……是贼子占着的吧?

    nbsp哪有说去贼子所占的地盘里拉练的?

    nbsp仿佛看出了小老乡的疑惑,队率抬头看了一眼前方,半是回答半是自语道:

    nbsp“这等天气,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没法攻城啊!”

    nbsp除非贼人有心弃暴归正,大开城门,迎接王师。

    nbsp否则,大军这般大摇大摆地过河,贼人又不是瞎子,直接把城门一关,大军多半就只能在城下干瞪眼。

    nbsp当然,将军或许有别的法子?

    nbsp也或许有别的想法?

    nbsp那就不是自己这些人所能琢磨的了。

    nbsp汉军中就连队率都考虑到的问题,领军守河内的蒋济自然也能想得到。

    nbsp但他不敢赌。

    nbsp因为汉军从孟津过河北上攻城掠地,第一个可能遭殃的县城,十有八九,就是温县。

    nbsp温县那是什么地方?

    nbsp那可是司马太傅的老家。

    nbsp河北,乃至大魏世家推举出来的司马氏的根基所在。

    nbsp真要因为自己的疏忽有个什么意外,不用司马太傅开口,他自己就能抹脖子自尽。

    nbsp快要六十岁的老人,得到急报,雒阳汉军有了动静,在大冬天里急得满嘴燎泡。

    nbsp他“哎呦”一声,连忙往邺城那边发急报的同时,又从轵关往温县那边赶。

    nbsp虽说轵关另外一头也有动静,但他知道,问题不大。

    nbsp因为冯贼已经从河东转去太原了。

    nbsp没了冯贼的汉军,和有冯贼的汉军,那就是两个概念。

    nbsp他怕的不是汉军,而是有冯贼的汉军。

    nbsp若不然,三九隆冬里,他会怕对手翻山越岭偷渡轵关?

    nbsp延熙九年的最后一个月,大汉分五路大军伐贼。

    nbsp镇南将军姜维所率的雒阳大军,最先有了突破,兵锋直指河内温县。

    nbsp此次伐贼的第一份战报送回长安,颇是鼓舞了一些人心。

    nbsp“姜伯约还是厉害啊,无论是关中一战还是收复洛阳,皆可称得上是用兵疾如风,这一次,又是他第一个与贼接战。”

    nbsp“那是,此人可是丞相生前最为看重的将军,曾言其敏于军事,丞相何时有错?”

    nbsp“简直是笑话!丞相生前最看重的,难道不是大司马吗?怎么成了姜镇南了?”

    nbsp被人呛了这么一句,有人顿时就急了:

    nbsp“大司马……大司马能一样吗?我说的那些将军,自然是不包括大司马的。”

    nbsp拿大司马与大汉的那些将军们作比较,那不是欺负人吗?

    nbsp以前还说冯大司马是山门子弟,后来不知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山里有人,根本不是什么山门,而是仙门。

    nbsp魏伯阳知道伐?

    nbsp对对对,就是那个写了《周易参同契》,最后在上虞凤鸣山凤鸣洞成仙的仙人。

    nbsp当年他可是带了三个弟子修仙,有一人随之成仙,有两人因为修仙之念不坚,半途而废,回了老家。

    nbsp未能成仙的那两个弟子,有一个叫冯良。

    nbsp听说那个冯良,从凤鸣山归来后,某一天却接到了师父的信,得知师父已然成仙,追悔莫及。

    nbsp知道了吧?

    nbsp冯大司马也姓冯啊!

    nbsp你猜猜冯大司马与魏伯阳那位姓冯的弟子,是什么关系?

    nbsp冯大司马当年发狂入山,从山里出来后,行为古怪,时人都以为是发了癔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其实啊,那是人家在山里遇到了师门先祖魏仙人,得到了仙人的点化。

    nbsp所以那根本不是什么癔症,那叫言辞古怪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

    nbsp懂什么叫山里有人了吧?

    nbsp世俗之人,岂能与仙人子弟相提并论?

    nbsp当然,也有小道说,这是传言其实是从吴地传过来的,根本就是不足信。

    nbsp是吴人想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才给冯大司马找了个吴地的神仙师父。

    nbsp(注: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

    nbsp但不管怎么说,冯某人与传说中的仙人扯上关系,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意外,反而让不少人觉得合理。

    nbsp足以说明,冯某人山(仙)门子弟的身份,实是已经深入人心。

    nbsp当然,镇南将军虽然比不过冯大司马,但不得不承认,也很厉害了。

    nbsp至少消息传到长安后,百姓乃至一些中低层的官吏,皆是欢欣鼓舞。

    nbsp大汉又赢了!

    nbsp民间的“智囊人士”“民间高人”,皆是在市井之间,茶余饭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nbsp温县可是司马老贼的根基所在,镇南将军领军兵围温县,可谓是一刀插到贼人的心脏上。

    nbsp不但极大地震慑了贼人,而且还能在战略上调动贼人兵力,让贼人疲于奔命,这就给其它路大军造就了机会。

    nbsp妙啊!

    nbsp听到这些“民间智囊”的高论,百姓皆是跟着高潮:

  &n

第1378章 前方,后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