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旱 第九十四章 祈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气日渐炎热,春日的气象已然过去,树荫开始浓密,花园里的藤萝上已经开满了一串串紫色的花。每日午后,那些做杂役的小太监们开始不得不放弃午睡,站在树下拿着竹竿粘蝉,免得蝉鸣声打搅了宫贵人的安眠。
这些年,黄河流域经常出现干旱的景况,关因此有些缺粮,要不是这两年水稻的种植让几个粮仓都颇为充盈的话,关都要出现饥荒了。李世民每年近半时间耗在洛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洛阳那里有个洛口仓,里面存储的粮食足够供给群臣的俸禄,不像长安这边,总是有些紧张,毕竟,就算有漕运,但将粮食从南方运过来的花费也是很大的。
入夏以来,又是许久不见天上有雨落下,宫的宫人以前在醴泉取用泉水,但此时那泉眼已经差不多干涸了,他们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运水入宫。原本,宫泡茶用的水都是无根之水,就是每天晚上将各种盛水的器皿摆放在露天,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收集到干净的露水,用来泡茶。不过近来收集到的露水日渐稀少,很是让人难办!李世民因此也不提什么移驾洛阳成宫的事情了,经常宣见钦天监袁天罡,问他何时才能下雨。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大半靠天吃饭,若是有天灾,接下来的就是灾荒了!由不得李世民和一众臣不紧张。
好在禄东赞已经得了李世民的承诺,等到和亲的公主一及笄,就派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吐蕃送亲。他已经欢天喜地的带着数千卷加急赶印的佛经还有近百名前往吐蕃传法的高僧回去了。否则,他若知道此时原的情况,估计还是要狮大开口一番,甚至要趁火打劫了!虽说大唐并不畏惧,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如将精力都放在对抗天灾上呢!
李承乾已经命令手下的商号从南方运来大量的粮食,用以平抑粮价,免得有人趁着这个机会囤积居奇。当然,其实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其不乏皇族以及一些勋贵家族的族人,都让李世民狠狠地责难了一番。而李承乾运来的粮食也很及时,将市场上的粮价打压到了正常的水平,狠狠的打击了一把那些黑心的商人。
在李承乾的建议下,朝廷派出了各地的府兵,悬以重赏,开始在各个村庄打深井,以降低旱灾的危害。因此,关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荒的景象,这在那个时代简直是奇迹。
因为老天一直以来没有下雨,已经有大臣上表请求李世民前往天坛举行祈雨仪式了。在国古代,祭祀活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纵然儒家说什么“不语怪力乱神”,到了这种天灾的时候,也是要祈求上天保佑的。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把祭祀天地鬼神与用兵打仗作为国家政务活动最重要的两件大事。而在这个以农事为本的时代,祭祀祈雨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不可缺少的活动,几乎都要有皇帝的参与。加上君艺,无论是源自的“养国以道,乃教之艺:一曰五礼,二曰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书,曰数。”还是另一种说法:艺即经,谓、、、、、。礼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祭天祈雨自然也是其的重之重。虽说此时道教的神灵体系还有些混乱,毕竟,道教的流派太多了,都是家族传承,封的神除了公认的几个大神,其余的全是自家的祖先。但是,这求雨应该祭祀的神却是从春秋战国之前就流传下来的,一直没什么变化。即载有“龙现而雩”。其注释为:龙星于每年四月(农历)间显现在东方的天空,此时大地万物也正值生长旺盛之期,急需更多的雨水浇灌,所以举行祭天求雨礼为正当之时。这祭祀的就是龙,上说:“云从龙,风从虎。”东汉王充的理论是:“龙听到雷声而起。龙起必有云相伴随,夏季则多有雷雨,龙多登云,乘云雨而行走。”
最初,龙也就是神兽,是神的助手坐骑什么的,后来,佛教的经典当又提出了一种叫做“那迦”的神兽,长身无足,乃是水的王霸,那迦在佛教是佛的护卫者,按佛经的说法,佛降生后,那迦护卫在佛的左右,吐一温一凉的净水为佛洗浴,并在空歌舞赞礼,散各种妙花。那迦可兴云布雨、决江开渎、致福却灾,居于海川沼渊之,显然,佛教的那迦与国传统化的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佛经转译为时,那迦顺理成章地被译为龙,而国的百姓原本就以龙为神灵,对佛教的龙也就慨然接受,并以国化的龙来理解佛教的龙了。此时道家为了跟佛教争锋,自然也要将龙本土化,将原本仅仅作为神灵奴仆一般存在的龙变成了龙王,还有了各种名目,除了四海龙王也就不说了,还有什么五方龙王,三十八山,二十四向,乃至凡是有水的地方,不仅仅上江河湖泊,渊潭池沼,乃至井水、泉水里,都有龙王住着。然后,龙王的职责除了降雨,还能祈福、长生、升官、发财什么的,简直就是求什么什么灵了!不过,兴云布雨依旧是龙王主要的职责。因此,搞到最后,在道教佛教,龙族的地位就不怎么高,那些佛寺道观里也不供奉什么龙,但是,在民间,龙简直是供奉最广的神灵了,几乎是到处供奉着龙王庙,与城隍庙、土地庙都是最为普遍的庙宇了。
唐朝主要祭祀的是五方龙神,在唐代的国家祭礼有五龙祠,缘于汉代以来祈雨巫术的舞五色龙(青、赤、黄、白、黑)配五方(东、西、南、北、)祈雨的仪式,这种仪式到唐代逐渐演化为祭五龙祠的典制。除此以外,唐朝还祭祀风伯、雨师,唐代礼制明确规定:“立春后丑日,祀风师于国城东北;立夏后申日,祀雨师于国城东南。”
隋朝的时候就在专门的祈雨祭坛上举行过大规模的祈雨仪式,可惜老天没给面,愣是一滴雨没下。当时皇帝还是隋帝,这自然不能说是杨坚心不够诚,肯定是别人破了戒,于是隋帝就下令禁屠、迁走集市,官员不得打伞用扇,让居民造土龙,自己也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免得神灵震怒。
&n
第九十三章 大旱 第九十四章 祈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