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太子李承乾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礼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灵柩一直放着不入土没什么,你就去造好了,大概太上皇等不了五十年时间。

    李世民也是务实的人,时间,这是关键问题。当下把虞世南的奏疏传到工部去,问那些工部负责建筑方面的郎官,到底是不是虞世南这个大胆的书生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工部的官员也是实诚人,自然就说了,这陵墓确实不是一两个月就能造起来的,何况要造丈,实在是困难。李世民犯了难,高祖陵墓规格不能太低,那是对父亲不孝,又不能太高,那花费的时间太长,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也看到了这份奏疏,也不能让李世民难做,便提出了一个折的方案:丈太高,三丈又太低,显示不出高祖的身份,那么就丈好了!这也是有依据的,当初东汉光武帝的原陵就是丈,人家也是兴之主,也不委屈了高祖!

    高祖下葬这事暂且不谈,如今国已定,这皇家的宗庙还是一直没完备的,如今,应该要将高祖的灵位请入宗庙,并且追封先祖,以为礼制。礼制一直是国古代统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直是后世的人所难以理解的,毕竟,到了后世,社会制度趋向于完善,已经不依赖于这种道德上的无序规范了。

    古代的国家,不可能如同后世一般,采用各种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那所需要的成本过高。而能够降低这种成本的,也就是礼制了。按照孔老夫的说法,什么叫礼,就是父父、、君君、臣臣,或者是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前一个规范的是朝堂君臣还有长辈与晚辈,而后面一个就更加明确具体一点,制约的是家庭,乃至整个整个社会。凭借这似乎有些虚无缥缈的礼制,来调整家庭内部和家族之间的关系,最后纳入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保证整个社会的规范化。

    皇室就要更加隆重一些,要追封祖先三代,这就是名分,别看孟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知道所谓家、国、社稷,在这种家天下的时代里,就是最重要的。那些历来的皇帝对世家不满也是来源于此,因为他们总是先考虑家,然后才考虑国,这是统治者不能容忍的,虽然他们自己也差不多。

    谏议大夫朱奢上疏请求立三昭三穆而空下太祖之灵位。李世民在于礼部的一班官员商讨之后,同意了。然后就要增修宗庙,原本开国初追封的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四个,也就是李渊的父亲,祖父,曾祖,曾曾祖不算,还加了两个,一个是远祖弘农府君重耳,另一个便是高祖了。原本房玄龄他们考证了李家的族谱后,还想要追封凉武昭王为太祖,不过,却让于志宁那个饱读经书的太左庶给反驳了,毕竟,李家的霸业又不是从那位开始的,怎么可以追封一个算起来不大相干的人呢,李世民想想也是,当下同意了。

    自此,李家的宗庙,还有唐朝的礼制大半完备,剩下的可以由以后的各个君王增添或者修改什么的。

第五十二章 礼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