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5章 新帝国(1)[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龙纪四只月,唐都长安。

    刘鼎等人很快来到了大明宫。

    李杰的确死了。

    服毒自杀。

    随后,李思妍也从洛阳赶到了大明宫。

    对于李杰的死李思妍的确有此想不通。

    李思妍曾经明确的告诉过李杰,刘鼎是不会杀他的,他在禅让以后。就会变成咨通人,然后被送到勃泥国去。尽管勃泥国远离原。

    那里的地方民俗也有些落后,可是,在那里,李杰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李杰依然还是自杀了。

    他不应该生在帝王家。

    李杰的日思想实在是太严重了。他熟悉历史,熟悉任何一个末代皇帝的命运,所以根本不会相信刘鼎的善意。与其被动的等死,他还不如主动的解脱。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愿意离开原。前往勃泥国。毕竟。作为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李杰觉得自己对不起祖先,只有自杀罪。

    有关他的后事处理,自然有朱有泪负责,刘鼎完全不需要操心。

    替代李杰出席一些活动的人物。朱有泪也已经提前选好,只要不是凑近了看,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谁都知道,这件事不能隐瞒太久。

    因此,新帝国的建立已经是迫在眉睫。

    幸好,艾飞雨之前已经一直在构思相关的事项,现在提出来只要利鼎拍板即可。

    刘鼎现在必须确定几项事宜:新帝国的政治架构;新帝国的行政规划;新帝国的地方统治体系;新帝国的俸禄体系;新帝国的武装力量体系。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

    典籍记载:‘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

    现在新帝国即将建立,自然要参照唐朝的官制。

    本来,新帝国就是大唐帝国的延续。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

    因此唐代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武官员。此外还有流外品。

    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对应,表示官员地位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新帝国依然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是在正式官员的范围之外。设立了“公务员”的概念。主要是由于唐朝的官员很少很少,一个县甚至可能既有三四个人是正式官员。显然。这样是无法运作。因此,各个县又有自己的“吏吏”的数量是没有定死的,有的县多,有的县很少。

    刘鼎建议将所谓的吏”都改成公务员,同时制定相应的人员编制,免得有些县的吏”多达数十人甚至是上百人,而有的县,“吏”的数量,只有寥寥数人。公务员同样是吃皇粮的。他们尽管没有品级,但是享受的待遇,和正式的官员,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唐代的品级与散官还与官员服饰等级制度相联系。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品、七品服绿,八品、品服青。再时,唐代高级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新帝国采用同样的方式。

    唐承隋制,武官员均可授勋官。共有十二级。按照规定,勋官可以与相应品级的公卿大臣处于同等班位。

    但实际上由于授勋过多,动以万计。因此无职事的勋官实际地位往往在胥吏之下,仅仅成为一种授予的官员荣誉称号。事实上,这项制度并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

    新帝国决定取消所谓的勋。

    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操有对一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在皇帝p下,有三省、部、寺小五监等职官体系。

    在枢机构,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的,监察机构也很完备口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相关典籍记载: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小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薪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这套制度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新帝国决定继续采用。

    随着社会”口响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代的职官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使职差遣”逐渐侵夺了原来职官的权力。新出现的一些使职,使得原来的一套官僚体系发生了紊乱。他们占据了央与地方的大部分权力。当时的局面。正如李肇所说的‘为使则重,为官则轻”这个不规范的制度,给帝国的行政机构运转,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有些地方的行官方招牌猛男四菜一躺上传

    政体系因此瘫痪。比如说,你是某县的县长,本来权力应该是你行使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另外一个人来了,拿着上级领导的旨意,说是要代替你行使权力,但是你的县长职务,却也没有撤销。你和他相互扯皮,这样自然会出问题。

    是数个甚至是十几个。例如有些比较富裕的县,往往有多个权力相同的人。

    比如说,省长派个人来,省委书记随后也派个人来,最后副书记什么的也插上一脚,市委书记小市长什么的。也派人来凑热闹,于是一个县往往有好几个权力相当的人,大家互相斗法,争权夺利。神仙斗法,小鬼遭殃,治内的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

    现代人觉得很荒唐,但是在唐末,却非常普遍,结果导致原来的县长,根本无法行使权利。这种制度,给了高官收了贿赔的最好途径。只要有钱。随手给你一张纸条,你就是一个县的高官了。至于这个县有多少高官,那就难说了。穷的县,可能只有几个。富的县,可能有几个个。

    在宦官当道的时期,安官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绕过正常的行政体系。给地方安插多余的官员。因为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正直官的制止,他们想要通过正常的途径安插官员,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使职差遣”就成了最好的借口。尤其是涉及到有油水的地方,更是泛滥成灾。

第585章 新帝国(1)[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