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9章 海上丝绸之路(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多良港,使得对外贸易多取道海路。客观上也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唐朝时实行鼓励和保护外商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国商人地热情。太和八年(834年),唐宗曾下达谕令:“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如闻比年,长吏多务征求,嗟怨之声,达于殊俗。况朕方宝勤俭,岂爱遐琛?深虑远人未安,率税犹重,恩有矜恤。以示绥怀。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仁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可见,唐朝对待外商的宽容与开明。

    为了便于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唐朝专门设置了掌管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掌蕃货海舶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其职责包括:检查入港货物;征税;收买、出售、保管及运输专卖品及其他船货;核发出国贸易公据……其职能相当于现代的海关。市舶司的设立加强了唐朝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使海上交往置于政府的保护之下,这种制度性保证是前代所没有的,并被后世所广泛采用。

    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使得大规模地海运成为可能,客观上也促进了海上丝路的兴起。据载。颇得皇帝宠遇的刘晏。曾在扬县(今江苏仪征)设置10个官府造船工场,造船2000艘以供内河航运。足见唐朝造船业之盛。唐代制造地远洋船只,大的长20余丈,可载客600700人,驰名世界,很受外国客商欢迎。外商愿意乘国船只从事远洋贸易,航行于国至红海之间。

    除此之外,唐代的航海技术有所发展,航海经验更为丰富,如当时的航海家善于利用季风来驾驶海船,利用日月星辰来确定航行方位的天航海技术也更加纯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达,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北非的海上航路得以继续扩展。

    当然,海上贸易的风险是很大地,大海航行不同于内河,风浪不定,海上怪物出没,人员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如果不是熟悉海上航行的人,极有可能尸骨无存,但是,巨额的利润,还是刺激了不少商人铤而走险。按照陆琪玉订购的两艘大船运载量来计算,每年至少能挣两万两白银。白银,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银啊,有谁不眼红呢?

    沈若依基本说了个大概,刘鼎就开始沉默不语。

    好大一会儿以后,刘鼎忽然说道:“若依,你想不想跑海上贸易?”

    沈若依诧异的说道:“我们沈家不涉猎这个,我可不懂。”

    刘鼎热切的说道:“你不是跟薛檀雅一段时间吗?一点本事都没有学到?”

    沈若依苦笑着说道:“你说什么跟什么啊?这么短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学到航海贸易?你以为是打毛线啊?我告诉你,我要是上了船,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呢!那船只稍微一摇晃,我就感觉头晕脑胀。海船和长江上的船完全不同啊,颠簸地厉害,我可适应不了。”

    刘鼎还是不死心,意味深长的说道:“那我出钱,送你去培训培训?”

    沈若依嘟着樱桃小嘴说道:“什么培训?”

    刘鼎耐心的说道:“你不是叫陆琪玉的夫人姑姑吗?那好办啊!我出钱,让你到陆家去熟悉熟悉,以后等你熟悉了海上贸易。我们自己也开一条航线,专门赚外国人的钱。”

    沈若依迟疑着说道:“大人,你这是坏了规矩了,你堂堂节度使凑什么热闹,你又不缺钱。”

    刘鼎一本正经的说道:“谁说我不缺钱?”

    沈若依好奇的看着她,半信半疑的说道:“你真地缺钱?”

    刘鼎认真地说道:“我不挣点钱。你地那些姐姐妹妹们哪里来的花销?还有以后你过门了……”

    沈若依红着脸说道:“我又不用你地钱!”

    刘鼎板着脸说道:“你这样说话太伤我的自尊心了,难道你们以后都用自己地钱?”

    沈若依犹豫片刻,无奈的说道:“那好吧。”

    刘鼎然神往的说道:“我在想,别的事情,你都不用干了,沈家的人现在肯定不敢逼你,你也别回去沈家了,反正你呆在那里也没有意思,你干脆帮我私人做生意好了。这国内的生意你也做腻了。要是能看看外国的风光,那也不错啊!”

    沈若依无所谓的说道:“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反正听你的就是了。薛姐姐说你骨里就是大男人主义,你说什么别人都只有接受地份。我要是不依啊,不知道你心里又会怎么想。”

    刘鼎兴奋的说道:“别听她胡说。”

    沈若依还是有点犹豫的说道:“这个……我一个人恐怕干不来,万一我搞砸了,那可怎么办?要不,你派个高手来帮帮我?”

    刘鼎正要说没有人,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随即说道:“好!我派人和你去!”沈若依急忙说道:“谁啊?”

    刘鼎飞快地说道:“裴雨晴!”

    沈若依半信半疑的说道:“她行不行啊?”

    刘鼎充满自信的说道:“肯定行!”

    其实,刘鼎也不知道裴雨晴行不行,不过他的眼光。早就盯着国外的真金白银,就算不行也要上。

    鹰扬军自从建立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为财政发愁,现在的鹰扬军财政收支,永远都是赤字,只有依靠战斗缴获来填补,可是战斗缴获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随着战争规模的逐渐扩大,对手越来越强。这条路越来越不可行,必须找到稳定地源源不断的财政来源,才能满足鹰扬军日益增长的需要。

    毫无疑问,这海上贸易绝对是稳定的财政来源,无论什么样的敌人都无法切断。如果有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抓住,刘鼎实在不能原谅自己。而想要真正了解海上贸易,就必须亲自体验才行。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不需要十分精通。可是起码要有些基本的知识才行。否则天知道手下那些人会怎么蒙骗自己。

    在沈若依的引领下,陆琪玉很快来到了刘鼎地面前。按照刘鼎的吩咐。沈若依并没有透露刘鼎的身份,刘鼎也将自己打扮做普通的商人。他和陆琪玉商谈的条件是,他负责提供合适的海船和相应的资金,陆琪玉则负责海上贸易操作,双方的利润是七三分成,刘鼎七,陆琪玉三。

    陆琪玉外表并不起眼,就是个精神有点憔悴的年人,眼睛深深地凹陷下去,大概是被顾陆两家地纠纷折磨的。刘鼎对他地印象并不太好,很怀疑他的经商能力,若非沈若依推荐,他就要打退堂鼓了。倒是他的随从引起了刘鼎的注意。陆琪玉的四个随从,三个是明显的外族人,根据他自己的介绍,这三个外族人,一个叫做窦俐迪,一个叫做章通尔,一个叫做魏佳诺,分别是来自波斯、锡兰、真腊等地,都是他的保镖,那日本武士叫做岩田拓真,是最近才投靠到陆琪玉麾下的。

    三个保镖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那个日本武士,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的武士,他没有寻常武士用的刀,而是在腰间插了一把短短的匕首。他的手脚,看起来也不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武士。洁白润滑,没有任何的伤疤和老茧。根据陆琪玉地说法,这个日本人是他在海上救起来的,当时身上了数箭,好不容易才救活过来。后来陆琪玉发现他倒也有几分功夫,于是就收留了下来。这个日本人沉默寡言。平时很少说话,可是他的汉语却说的非常标准刘鼎对这个日本人留上了心,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岩田拓真似乎对刘鼎也有些异样的目光,却一闪而逝,依旧显得谦恭而卑微。

    沈若依打个手势,刘鼎身边的保镖和陆琪玉地随从都全部退开。

    刘鼎直截了当的说道:“如果我给你两艘船和足够的资金,交给你去运营,我的人只负责审帐,你看如何?”

    陆琪玉艰涩说道:“好!”

    刘鼎随意的说道:“你大体说说你的计划。”

    陆琪玉自信满满的说道:“现在最赚钱的还是丝绸和瓷器。满载货物的商船从金陵府到日本本岛。半年就能一个来回,如果顺风顺水地话,四个月就能够一个来回。每次来回,每艘船至少可以获得一万五千两的白银收入……”

    刘鼎认真的说道:“真地有这么多吗?”

    陆琪玉自信的说道:“当然有。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可惜从日本返回的时候,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货物,只能空船返回,又或者是绕路新罗,装些药材什么的回来,可惜在这边卖不到什么钱,否则利润会更高。那边最畅销的,乃是各式兵器。可惜我没有办法弄到大批的武器,否则,利润同样可以翻倍。”

    刘鼎神色微微一动,缓缓的说道:“你需要什么样地武器?”

    陆琪玉不假思索的说道:“什么样的武器都行,只要能用就行。”

    原来,日本其实还没有完全统一,所谓的天皇也不能完全控制国内的局势,各地的大名相互争夺,战争不断。所谓的“日本遣唐使”,其实也来自不同的大名,有些相互间甚至存在很大的仇恨,各个遣唐使不但在海上相互争夺,甚至在天朝地土地上也相互残杀,只是天朝故意掩盖了类似的血腥故事。

    唐玄宗开圆二十三年,日本一支遣唐使在山东登州刚刚登岸,就被人全部残杀,当地官府调查以后。没有找到凶手。玄宗闻报后大怒。批示宰相张龄要严查此事,张龄亲自到了登州。主持调查工作。最后发现,原来凶手居然就是另外一支日本遣唐使。经过审查,这两个遣唐使团体来自不同的大名,相互间斗争不断,将战火燃烧到了天朝的境内。

    唐顺宗时期,也有日本遣唐使互相残杀的事件,不过却夹杂了高丽人在其。有日本遣唐使经由新罗入境,绕道幽州等地前往长安。他们经常受到契丹人或者高丽人的袭扰,经常整个遣唐使团尸骨无存。究其原因,除了契丹人的凶残和高丽人的无耻之外,日本境内的勾心斗角也是主要地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契丹人和高丽人往往都是收钱办事地。

    由此可见,日本国内的混乱,比天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混乱自然要以战争结束,要战争,就要有士兵,就要有武器。事实上,除了白银之外,日本地确是个资源贫乏的地区,钢铁资源严重不足,士兵严重缺乏武器,很多士兵都装备竹刀竹枪。如果有大量的武器运输到日本,价格甚至在丝绸之上。只是天朝自己也内乱,哪里有多余的武器输出?这条路自然行不通了。

    刘鼎思索片刻,说道:“那是不是跑南洋赚的更多些?”

    陆琪玉摇头说道:“那也不一定,南洋航线长,往返时间太久,经常有水手死于黑血病,其实更危险。”

    刘鼎狐疑的说道:“黑血病?什么病?”

    陆琪玉苦涩的说道:“不知道啥病,反正水手们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地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多高明的医生都无法解决。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了。水手们都说,这是妖魔鬼怪在作祟,肯定是出海之前没有虔诚礼佛,所以得不到菩萨的保佑,因此总得经常靠岸,但是常常靠岸,又耽搁时间,延误了航行。”

    刘鼎笑了笑。

    沈若依低声的说道:“你笑什么?”

    刘鼎不以为然的说道:“什么妖魔鬼怪,就是缺乏维生素C而已,坏血病!”

    沈若依当然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狐疑的说道:“你在说什么?”

    刘鼎不假思索的说道:“你下次出海之前,不用求神礼佛,在你的船上装上足够的柑橘、柠檬之类的,每天每人定时定量吃三个柑橘或者一个柠檬,包你没事。”

    沈若依半信半疑的说道:“真的吗?”

    刘鼎淡然自若的说道:“你不尝试尝试怎么知道?”

    陆琪玉还是半信半疑,他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刘鼎的具体身份,一直是风里来云里去的,依稀间觉得此人肯定不是普通的商人,可是却又实在琢磨不透他的身份,他同样是半信半疑的说道:“柑橘、柠檬……真的有效吗?”

    刘鼎自信的说道:“你信我的,绝对没错!”

    陆琪玉这才无语。

    刘鼎又说道:“武器的事情,我可以帮你搞来,你要多少我就有多少,不过,你要找对买家。你一定要时时记住一点,武器不要卖给同一个大名,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卖给同一个大名,而且绝对不要卖给实力强大的大名。”

第299章 海上丝绸之路(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