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四章 教育和钢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金陵城,罗志学看着刚结束不久的四校联考的报告。

    这一次四校联考,乃是罗志学亲自做出指示,由礼教部,陆军军政部、海军军政部联合部署,由礼教部具体实施的一次教育改革的尝试。

    其他人并不知道,不过罗志学心里已经是把这一次的四校联考当成了统一高考的尝试。

    四校联考,考试范围也只覆盖到省一级,这样工作量比较小,容易控制,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调整。

    现在根据报告来看,这一次的联考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初步摸索出来了一整套联考的制度。

    后续再试验个几年,等到更多高等院校建立起来后,那么也就能够逐步扩大高考的范围了。

    放下报告后,罗志学自言自语道:“现在,也该把中小学体系建起来了!”

    现在大楚帝国已经有了四所高等院校了,但是却是依旧没有相匹配的中小学,,目前招生只能是结合科举,直接从各县学里招生。

    但是县学这种机构,并不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范围,因为这玩意的学生,都是由通过院试的秀才们组成,里头的老师说是老师,更不说是管理人员。

    前明时代的县学,以及大楚帝国接手过来后,并没有进行太多改革的大楚帝国的县学,说是学校,更不如说是秀才管理机构。

    这并不符合新式教育体系的要求。

    次日,罗志学召见了礼教部相关的官员,提出了要建立完善新式教育,在各地设立小学、中学的要求。

    各省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高等中学,要求每一个府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初等中学,每一个县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高等小学,每一个镇最少要有一所三年制初等小学。

    至于州,大楚帝国在承顺五年的时候就已经推行了废除不上不下,级别不一的州级机构,部分小州被改为县,部分大州则是被改革为府。

    由此,大楚帝国的地方行政体系变的更加简单而统一,由省府县镇村组成。

    为了降低推行新式教育的成本,也是为了顺利过渡。

    各县学、府学的建筑一律改革为新式高等小学、初等中学的校舍,原属人员或调入县礼教科或改为官办中小学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

    原则上不做裁撤辞退,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改革的内部阻力。

    要是县学或府学改革为新式学校后,有县学的官员们发现自己丢了饭碗,那肯定是要有意见的。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内部,尤其是基层的阻力,更是为了保持地方稳定,避免太大的动荡,罗志学亲自指示要妥善安排原县学以及府学里的工作人员。

    各镇里的官办初等小学则是新办为主,这种初等小学以启蒙为主,对校舍以及师资要求都不高,耗费也不会很大,只要文件下去了,那么各镇办一个小规模的初等小学问题不会太大。

    而高等中学的话,受限于师资不足的问题,暂时由省级礼教司主导办,师资方面将会有四大院校提供一定的支持。

    不过为了进一步增加师资力量,尤其是理工科的师资力量,罗志学指示礼教部适当办若干所专门用于培养教育人才的师范院校。

    此外,大力鼓励民间自办初等教育,对现有的私塾进行审查考核,进行登记注册,并颁发相关的办学牌照,并按照新式教育体系进行统一的学制、学籍管理,并给私办学校的学生办理官方承认的毕业证书。

    同时对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并且运营困难的乡村私塾进行适当的资金补贴。

    罗志学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其实不算高,一个县才一所高等小学,一个府才一个初等中学而已。

    对于官府而言,直接把原有的县学以及府学进行改编就行了。

    此外其实民间里本来也有极多的书院,学院……而且这些传统的书院其实早几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增设各类新学教育内容!

    为啥?因为这些书院存在的唯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而大楚帝国的科举,哪怕是从县试开始就已经开始涉及数学物理这些基本理科知识了。

    这些书院们自然要研究科举考题以及科目,然后针对性的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

    如今众多私立的书院们,办新学的积极性可高着呢。

    而预料中的读书人阶层对新学的大量批判和不满……其实并没有出现,不准还能赚一点多建几间校舍。

    如果报名人数多,那么就多开几个班……你说镇上的小学经费紧张,老师就那么几个,招收不了太多学生……

    开什么玩笑,学生多久可以多招几个老师,多修建校舍啊,收费教育都是嫌弃学生少的,没有嫌弃学生多的。

    哪怕是第一年时间上来不及,导致校舍不够,课桌不够,你不会租用房屋啊,不会临时招牌教师啊。

    总之,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嗯,实际上,大部分镇小学开办后,还不定能招收到足够数额的学生呢,不太可能出现爆满的情况。

    初等小学招生适龄儿童,而县高等小学以上,则是先从社会里招生。

    从各民间私塾里招生经过了启蒙教育,年纪比较小的学生入读。

    府里的初等中学以及高等中学也是从社会直接招生。

    在大量的三年制学生毕业报考之前,这些高一级的学校招生,都还是得依赖社会招生。

    这所谓的社会招生,其实主力军也是各私立学校,原来的各种私塾以及书院。

    根据礼教部计划,所有私立学校,不管是小估摸的私塾还是大规模的著名书院,都需要进行登记注册,后续按照礼教部制定的学制进行教学,同样施行四级三年学制,即三年初小,三年高小,三年初中,三年高中。

    同时也准许民间的部分著名书院,申请设立民办高等院校。

    不过所有私立院校,其招生体系也要纳入官办学校的招生体系,不能和以往一样私自招生。

    这一系列的新式教育体系推行,需要半年筹备期,明天春天正式推行,不过也没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先搭个架子,后续逐步完善。

    而这些都是涉及基础教育的事,短期内对科学技术发展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现在大楚帝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要靠陆军军官学院军械科、皇家理工学院进行推动。

    尤其是皇家理工学院方面,尽管办学时间也没几年,但是因为生源质量高,教学严苛的缘故,再加上有一批早期罗志学亲自培养,以及接触过西学的学子以及各种懂得科学技术的西方传教士们,短短几年内还是速成培养了一批基本的技术人才。

    林弥坚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最优秀的一个!

    作为非著名海盗世家出生的孩子,此君的童年时期是在印尼渡过的,玩过火炮玩过枪,还和小伙伴们驾船出过海……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印尼接受了基本的西式学习。

    数年前,其父亲跟随郑芝龙一起归顺帝国,从海盗船长摇身一变,变成了大楚帝国海军少校船长!

    而林弥坚也是随父回国,没有多久就因为学过西学,加之聪明伶俐而被举荐报考皇家理工学院,顺利通过开始入学后,此君就展现出来了惊人的学习天赋,尤其是在化学天赋极其突出。

    一路吊打同学,最后成功通过毕业考试并留校任教。

    而这个时候的林弥坚,才十五岁……但是他已经皇家理工学院里的正五品讲师了!

    当他上课的时候,下头的一票学生们年纪都比他大……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任教的同时,还带着一票学生们进行各种化学研究,其研究项目里,重点项目就是钢铁冶炼。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教育和钢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