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盛世标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师力量,想来不出两年,战事必起。”

    杨荣不介意,早打晚打,那里都应该打下来,李坚可是说过,那里有不少金银矿,大明钱钞总需要与准备金挂钩的,大明矿产不够,那就得另想办法。

    朱允?扇肥刀?巳?娼?ト毡竟?男乃迹?绕涫亲罱?桓鲈拢?鞯厥盏降馁量芙?赶?⒍冈觯?骄擦思改甑亩?!⒍?虾#?蝗挥直涞貌荒敲雌骄病

    虽说这些倭寇没什么力量,构不成多少危害,大部分还被游弋的水师给收拾了,但倭寇进犯的情报还是成功吸引了朱允?傻淖⒁饬Α

    想着让阿伊努人带给足利义满的信也应该带到了,可足利义满并没有放出话要割让大明领土,也没有派人谈判赔偿银两的事,这是铁了心不给大明面子了。

    既是如此,那就备战吧。

    朱允?上露ň鲂模?欢ㄒ?谧约菏种谐沟捉饩鲑凉?

    但倭国不是安南,也不是西域,大明可以源源不断从陆地上支援部队,保障后勤。倭国在海外,后勤保障完全依赖水师!

    水师若不强,后勤都难保障,更不要说是持续作战了。真要彻底解决倭国,需要动用的兵力必不能少,且必须确保后勤不出问题。

    现在还不是直接动手的时候,郑和水师至少要休整三个月,甚至半年,蒸汽机船只还在抓紧建造,形成规模也需要时间。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有些枯燥。

    除了大同奏报鞑靼主力挨了一顿揍,向北迁移之外,没多少值得注意的消息。闯关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朝廷的财力完美支撑了这一次移民,东北平原开始出现大片的土地,女真部落也在被迫之下,开始转向了农耕

    五月、六月夏收,各地大熟,丰收的消息不断传入京师。

    户部松了一口气,有这些粮食打底,朝廷设置的各大粮仓将逐渐充满。

    受大丰收影响,粮食价格一降再降,原本一石八斗粮食价值一两钱钞,现在却只能卖出八百文钱钞。

    夏元吉上奏,建议朝廷设最低价收购粮食,以避免谷贱伤民的场面出面,朱允?捎π恚?砸皇?硕芬涣角??虻祝??罡鞲?卮罅渴展毫甘场

    广西奏报,粮仓爆满,足以支用地方五年。

    四川奏报,户户满仓,官仓可支用十年。

    北平奏报,粮食积满,可支用三年。

    ……

    经过明王朝四十年的努力,大丰收终于在各地相继出现,朝廷积存粮食空前,仅仅是南京一地,就存有四百万石粮食。

    什么是盛世?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绝大部分人能吃饱饭,就是盛世!

    朱允?稍诶现齑蛳碌募崾祷?∩希??α耸?辏?沼谌么竺靼傩眨?辽偈谴蟛糠职傩沼辛艘欢ǖ牧甘呈S唷

    就在各地官员上贺表的时候,朱允?扇囱侠鞯睾浅饬朔凼问⑹赖墓僭保??蚴谴竺骶┦ν獾陌傩沾媪钢还灰患胰顺杂冒烁鲈碌摹

    八个月?

    这还是京师附近!

    外地百姓存粮多少?

    三个月!

    大部分百姓家在缴税之后,需要将粮食卖掉换取其他生活物资,林林总总之外,留一部分生活所用,家里的存粮也只够三至五个月!

    连一年的存粮都不到,你们也敢叫盛世?

    面对建文皇帝的怒斥,有些官员很是憋屈,这历史书上记载的盛世,哪个查询过老百姓家里存粮够吃多久,都是说官仓满、地方备灾仓满,足够支用多少年……

    “皇上,不妨给盛世定下标准。”

    杨士奇出班。

    有了指标,有了标准,大家就知道什么是盛世,什么时候才能到盛世,而不至于再有官员上奏,结果挨批。

    朱允?伤悸窃偃??月??奈渌担骸笆⑹辣曜加辛?浩湟唬?傩占矣杏嗔福?愎恢в靡荒臧搿F涠??傩占矣杏嗖疲?愎恢в靡荒臧搿F淙??俨致??阋灾в闷咔?虬傩找荒辍F渌模?僖绷短??砍?煌蛲蚪铩F湮澹?慕绦送??傩罩?椅薨锥 F淞???η渴ⅲ?械ㄉゲ桓仪峋偻??∪粑抟幌畲锉辏?蚍鞘鞘⑹溃?钗换剐枧?Α??

    解缙、杨士奇等人有些郁闷,粮食的话,当新粮食、高产粮食出来之后,应该不难完成。

    可百姓之家无白丁,这就有点困难了。还有敌人动不动,这个大明说了不算啊,威慑再强,也终究只是威慑。还有那钢铁产量,这……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盛世标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