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大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章 拜访欧阳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https://m.3344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相比起王安石、晏殊、韩琦、范仲淹等在政治方面和朝堂之上大放异彩的人来说,欧阳修虽说也处于朝堂之上,但是他更多的成就被后世记住的,倒是存在于推荐人,和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上。

    大中祥符三年,欧阳观去世,年仅4岁欧阳修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前往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欧阳晔在随州任推官二十五年,为人正直,尤以廉洁自恃,其为人对年幼的欧阳修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芦杆当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宋英宗治平二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辞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熙宁七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创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陆垚记起,之前他挺赵祯说起欧阳修的时候,用了这样的一句话去描述。

    “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可以看出,虽说欧阳修甚少参加到朝廷角斗当中去,但是他的地位还是十分让人尊敬的。拿这次的科举考试来说,赵祯点名让欧阳修作为主考官阅卷,原因就是看中了欧阳修身上慧眼识珠的那种能力。欧阳修看人,只看才华,不看他的身份出处和背景,也正因为如此,苏轼、王安石、范仲淹等,都是欧阳修先后向朝廷举荐的。陆垚心中,还是十分佩服欧阳修的能力的,别的不说,单就《醉翁亭记》一篇,就可以让欧阳修名垂青史了,

    跟欧阳修谈话,陆垚应该不会像与其他大臣谈话一样,在说话的同时,还要顾及其他方面的事情,欧阳修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再加上,这欧阳修的夫人对自己印象还不错,上次去到他那里的时候,都要拉着自己跟欧阳修拜兄弟了。不过这次陆垚决定,还是不要在欧阳修的面前作诗了,当着这样一位文坛大家,为人品行端正的人用其他人的诗句当作自己写的,陆垚实在觉得是心中有愧。

    欧阳修这边,此时正在府中研究着关于科举考试的事情。其实这会试的试卷,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审核完毕了,现在欧阳修正在做的,就是将会试成功的人的成绩进行一个排名,等到第一轮新蹴鞠大赛比赛结束,开始放榜。另外,赵祯也下了命令,让欧阳修针对最后一轮殿试来帮着他拟定题目。众所周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殿试可以等同于说是现代的面试,而且面试官是公司老总,也就是皇帝赵祯本人。虽说赵祯自己其实心中是有过一番筹划,自己到了殿试的时候要问些什么的,不过他还是让欧阳修设计一些针对当下时势而能够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能显得自己作为皇帝的水平,又能通过这些犀利的问题打探到参加殿试的这些学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而欧阳修现在,一边忙着弄成绩排名的事情,另一边,就是在设计这些赵祯殿试时候要问出的问题。科举考试是大事,它的重要性一点都不小于范仲淹韩琦出使,所以,其实这段时间对于外

第二百九十章 拜访欧阳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